时间:2024-05-07
韩艳艳
【摘 要】 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主动性缺失的主要成因概况为人文环境落后,底蕴不足;家庭重视不够,投入稀少;学校语文薄弱,引导乏力;自身习惯欠缺,意识淡薄。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侧重从大语文教育、语文学习指导、语文学习习惯引导等方面提高农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主体性缺失;成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这里主要指的是苏北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些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缺失是指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是积极主动地投入,自觉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自主获取语文素养,根本不能把学习语文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必需,而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把学习看作是家长要求的、教师规定的。具体成因表现为:人文环境落后,底蕴不足;家庭重视不够,投入稀少;学校语文薄弱,引导乏力;自身习惯欠缺,意识淡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如何在学校里和课堂内得到有效转变、当前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缺失如何应对作为切入口,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反思和总结。
一、创设大语文环境
1.校园语文教育环境。任何校园都有语言文字现象存在,这些现象的优劣每日每时都直接地对学生产生着很大影响,所以一定要优化。校园语文教育环境主要包括:①学校的各种布告和书面通知;②各种长期性和临时性的标语;③各种展览橱窗;④各种讲话、报告、讲演、谈话;⑤各种校内广播等。加强校内的图书馆、阅览室文化建设,这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场所,对于学习语文来说尤为重要。不妨这样说,一名中学生如果只抱着语文课本死读,而不到图书馆、阅览室经常借阅书刊,就谈不到真正学好语文。
2.家庭语文教育环境。要使学生懂得正确对待家庭语文环境的意义,激发学生从主观上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并交付任务、教给方法,让学生向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宣讲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检查家庭语文环境的现状并提出逐步优化的措施;把家庭日常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突出的积极现象和消极现象,随时记录下来;吸收积极的东西,摒除消极的东西,并以自己模范行动带动全体家庭成员;与家庭成员协作设计和布置家庭语文教育环境等。同时,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有目的性的培训,也可以建立家庭语文教育协会,以促进良好家庭语文环境的形成。
3.社会语文教育环境。社会的各个角落无不存在着语文现象,无处不可学语文,社会即课堂。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戏剧、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学语文;建立校外语文教育点,如图书馆、文化馆、书画院、博物馆等;聘请那些在语言文字工作战线上的学者专家作为校外语文教师和校外语文学习辅导员。
二、语文学习法指导
1.优化课堂程序。要改革课堂教学,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失重,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应该还主体地位给学生,把出发点、立足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主体性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依据“自主学习——定向探究——讨论点拨——总结升华——拓展延伸”的程序开展教学。这五个阶段立足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设置必要的探讨范围,紧紧抓住课堂目标这根“缰绳”,避免讨论抓不住重点、流于形式、课堂活动华而不实的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做到:目标明确,线索清晰,更具科学性。
2.优化阅读指导。要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巧妙处理好主导与自主的关系,也就是“扶”与“放”的关系。所谓“扶”,就是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反三”,以便自己去探索的过程。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扶”应侧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比如有目的的进行阅读的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朗读与默读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圈点批注的习惯、有意质疑的习惯、阅读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良好的阅读心理习惯等等;还应侧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比如要教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认知性阅读,体验文字,丰富语感;学会理解性阅读,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特殊对话,搞清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学会鉴赏性阅读,读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学会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三、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1.培养读书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早就形象凝练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意义。光靠在课堂上的阅读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课堂外才能去读成千上万卷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为此我们不定期地开展“故事会”、“朗读会”、“向你推荐一本书”、“读书收获多”等活动。营造“以爱读书多读书为荣”的氛围,激励学生爱读多读,养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2.培养动笔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要把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起来,在读书时勤动笔,圈点勾画精彩语句,编写提纲归纳结构特点,摘抄重点词句,勤写读书笔记等等。二要把读书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不能只是读书,在读书时要多动脑,能够从书籍文章中发现一些问题,联系实际思考一些问题,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在读书后能够写出一些心得体会。三要联系现实生活去读书。脱离现实生活的死读书、读死书,不仅不可能有什么收益,反而会使思想僵化。学生一旦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必将经身受益。
3.培养质疑习惯。《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要让学生敢于提问,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嘲笑的心理疑虑;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多方位地发问。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释疑,在同类比较中释疑,在启发引导中释疑,借鉴工具书和资料释疑。
总之,在调查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问题的艰巨性与紧迫性,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我们必将用我们的微薄力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灵飞扬起来,让他们年轻的生命在语文的天地中舞动起来,展现出最美的人生华章!
【参考文献】
[1]刘淑芹.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13)
[2]马新建.略谈高中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3]严兆鹏.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美的教育[J].甘肃农业,201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第一初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