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课堂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时间:2024-05-07

葛娟

【摘 要】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它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

【关键词】化学教学;基本观念;建构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包含三个层面: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反思,主要形成有关化学知识类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对化学学科本身的认识与反思,形成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价值方面的基本观念,如:化学价值观;对化学学习过程的反思,形成有关化学学习方法类的基本观念,如:分类观、计量观、实验观。

元素观包括: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一种元素对应一种原子;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元素性质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微粒观包括: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非常小,它们是运动的,有间隔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不变,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变化观包括: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层次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核变化等;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其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通过化学反应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

实验观包括: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实践手段;实事求是、不畏艰辛、持之以恒是对待实验工作的科学态度;科学严谨、系统设计、安全环保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保障;全面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科学的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将观察与思维紧密结合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实验手段的更新,从而极大的推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分类观包括:分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一样;通过分类可以更好的认识和把握同类事物的本质。

化学价值观包括:化学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的重要基础,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化学科学能增进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丰富人类的文化有着实质性的贡献;倡导绿色化学,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化学科学的价值追求。

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化学知识,而是对化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形成概括性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综合性认识。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念,即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将会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动力和效率,有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课堂中建构化学基本观念对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尽可能早的让学生接触化学基本观念,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观念的培养,教学之初可以只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一个一个描述性的、低层次的化学观念,随着知识由浅入深,观念的层次也不断加深和提高,使前一个观念的形成自觉成为后继问题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学科整体的基础上,系统的设计化学教学,把握本质,逐渐的培养学生用化学基本观念来统领化学学习的意识,最终使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设计驱动型问题、激发思维

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积极主动探究,深刻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的核心概念,一方面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的、能有效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核心概念以及能形成这些核心概念的具体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从基本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的知识,并通过具体应用,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概括性水平。我们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将化学观念的基本含义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层思维活动,在利用问题促进观念建构时,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和启发力,并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

三、创设情境、活动探究

观念为本的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主张在探究活动中完成对观念的建构。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运用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的相关内容来吸收和整合新知识,形成核心概念,不断提高学生头脑中知识的整体性和概括性水平。

同时,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融入到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中去。用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和基于问题的探究活动来代替静态事实、结论的传授,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交流、表达讨论的亲身经历的活动,借助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和感受,把内心的经验世界与外在的事实结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促进化学观念的建构。

四、反思概括、迁移运用

通过对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的反思、概括,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迁移应用,促进观念的建构;将学生刚学习的新观念与学生以前熟悉的观念和事物进行类比,从熟悉的实物和现象出发,可以缩短学生的思维认识历程,与熟悉的观念进行联系,丰富和发展观念体系,并用观念统整所学知识。

通过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来设计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能力和观念。我希望学生在遗忘了这些具体的化学知识后,仍然能够用化学的眼光来看待、处理身边的事物,用化学的方法和手段来了解这个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