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纪锋
【摘 要】常态课堂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现场直播”,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对常态课堂开展精细化的思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高效学习的最佳途径。重视化学常态课堂的思考,能促进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
【关键词】化学常态课堂;高质量问题;问题生成
一、屏住呼吸观现状 呐喊愧对巨匠之问
多年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科学巨匠钱学森之问开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自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一大批课堂模式曾让笔者看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希望。当前一线教师参加或观摩示范课、公开课、比武课等多种课堂形态后再进行常态课堂教学时,仍旧沿着高考指挥棒所指的方向前进,学生问题意识淡薄,高质量问题生成情况不容乐观。
二、卧薪尝胆找原因 铲平阻碍质疑的绊路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提问环境中,讨论、探究才会变得开放、自由。因此,提高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能力需要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口号“我的课堂我主宰”中的“我”不应再是教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是活动的导演、评价者。常态课堂上经常有突发事件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教材、备学情、备学生,以便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古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告诉我们,优秀的团队需要优秀的指挥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能力低下现状,离不开教师自身缺乏质疑能力。教师须打破“止于至善”的观念,不迷信书本知识,敢对其说“不”,才会对化学知识和化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学习,才会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质疑。如果说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良好土壤,那么具备高水平科研探究能力的教师则是促进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的前提条件。
三、推心置腹谈策略 促进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
事实证明,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理论,打破了其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平衡体系,不但解释了心中原先的问题,又建立了新的困惑和探究欲望,这种驱动力让学生积极发问、探索。换言之,常规课堂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平台,更应是一个产生问题的舞台,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摇篮。笔者大胆实践,借助分层教学、思维导图两种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的能力,使课堂上的一个个勉强的句号变回绚丽的问号。
(一)分层教学 让学生迈开质疑的第一步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的德智体等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但不争的现实告诉教师,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影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以低度思维问题、中度思维问题以及高度思维问题三种层次呈现。一刀切的方式显然不可取,对此,教师应当默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展开分层教学研究。
例如在讲授化学I《氨 硝酸 硫酸》一节,笔者充分考虑教材要求的同时,又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设计课堂活动环节特地设置了基础性、承上启下性、拓展提升性问题,最后安排了一个“学生自我提问”活动。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包括优等生在内所提问题的质量均比较低下,但学生能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提问,值得笔者给予学生鼓励,毕竟任何事情都有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思维导图 让学生获取释疑后的鲜花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鲁教版,教材编写者均突出了高中化学知识点多、散、繁这一特点,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培养高中生思维的广度。笔者以为,思维导图的应运而生,是必然趋势,对提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有裨益。
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都会结合已有认知,绘制出独一无二的导图,激发出自身创作的灵感,并通过展示环节,由老师或同学指出自己存在的知识缺陷,达到知疑——释疑。在复习有机合成时,笔者要求学生绘制导图,现挑选一幅具有典型的作品示范。
如果把示范课、公开课、比武课等课堂形态比作“星级酒店”,那常态课堂就是“自家厨房”。对于绝大多数人而已,享受美食的场所是自家厨房而不是星级酒店。示范课、公开课等课堂上“百家争鸣”现象或多或少融入了“表演”的元素,常规课堂才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只有注重学生在常规课堂上的质疑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的能力,最终为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endprint
【摘 要】常态课堂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现场直播”,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对常态课堂开展精细化的思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高效学习的最佳途径。重视化学常态课堂的思考,能促进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
【关键词】化学常态课堂;高质量问题;问题生成
一、屏住呼吸观现状 呐喊愧对巨匠之问
多年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科学巨匠钱学森之问开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自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一大批课堂模式曾让笔者看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希望。当前一线教师参加或观摩示范课、公开课、比武课等多种课堂形态后再进行常态课堂教学时,仍旧沿着高考指挥棒所指的方向前进,学生问题意识淡薄,高质量问题生成情况不容乐观。
二、卧薪尝胆找原因 铲平阻碍质疑的绊路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提问环境中,讨论、探究才会变得开放、自由。因此,提高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能力需要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口号“我的课堂我主宰”中的“我”不应再是教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是活动的导演、评价者。常态课堂上经常有突发事件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教材、备学情、备学生,以便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古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告诉我们,优秀的团队需要优秀的指挥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能力低下现状,离不开教师自身缺乏质疑能力。教师须打破“止于至善”的观念,不迷信书本知识,敢对其说“不”,才会对化学知识和化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学习,才会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质疑。如果说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良好土壤,那么具备高水平科研探究能力的教师则是促进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的前提条件。
三、推心置腹谈策略 促进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
事实证明,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理论,打破了其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平衡体系,不但解释了心中原先的问题,又建立了新的困惑和探究欲望,这种驱动力让学生积极发问、探索。换言之,常规课堂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平台,更应是一个产生问题的舞台,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摇篮。笔者大胆实践,借助分层教学、思维导图两种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的能力,使课堂上的一个个勉强的句号变回绚丽的问号。
(一)分层教学 让学生迈开质疑的第一步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的德智体等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但不争的现实告诉教师,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影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以低度思维问题、中度思维问题以及高度思维问题三种层次呈现。一刀切的方式显然不可取,对此,教师应当默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展开分层教学研究。
例如在讲授化学I《氨 硝酸 硫酸》一节,笔者充分考虑教材要求的同时,又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设计课堂活动环节特地设置了基础性、承上启下性、拓展提升性问题,最后安排了一个“学生自我提问”活动。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包括优等生在内所提问题的质量均比较低下,但学生能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提问,值得笔者给予学生鼓励,毕竟任何事情都有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思维导图 让学生获取释疑后的鲜花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鲁教版,教材编写者均突出了高中化学知识点多、散、繁这一特点,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培养高中生思维的广度。笔者以为,思维导图的应运而生,是必然趋势,对提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有裨益。
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都会结合已有认知,绘制出独一无二的导图,激发出自身创作的灵感,并通过展示环节,由老师或同学指出自己存在的知识缺陷,达到知疑——释疑。在复习有机合成时,笔者要求学生绘制导图,现挑选一幅具有典型的作品示范。
如果把示范课、公开课、比武课等课堂形态比作“星级酒店”,那常态课堂就是“自家厨房”。对于绝大多数人而已,享受美食的场所是自家厨房而不是星级酒店。示范课、公开课等课堂上“百家争鸣”现象或多或少融入了“表演”的元素,常规课堂才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只有注重学生在常规课堂上的质疑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的能力,最终为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endprint
【摘 要】常态课堂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现场直播”,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对常态课堂开展精细化的思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高效学习的最佳途径。重视化学常态课堂的思考,能促进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
【关键词】化学常态课堂;高质量问题;问题生成
一、屏住呼吸观现状 呐喊愧对巨匠之问
多年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科学巨匠钱学森之问开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自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一大批课堂模式曾让笔者看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希望。当前一线教师参加或观摩示范课、公开课、比武课等多种课堂形态后再进行常态课堂教学时,仍旧沿着高考指挥棒所指的方向前进,学生问题意识淡薄,高质量问题生成情况不容乐观。
二、卧薪尝胆找原因 铲平阻碍质疑的绊路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提问环境中,讨论、探究才会变得开放、自由。因此,提高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能力需要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口号“我的课堂我主宰”中的“我”不应再是教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是活动的导演、评价者。常态课堂上经常有突发事件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教材、备学情、备学生,以便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古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告诉我们,优秀的团队需要优秀的指挥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能力低下现状,离不开教师自身缺乏质疑能力。教师须打破“止于至善”的观念,不迷信书本知识,敢对其说“不”,才会对化学知识和化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学习,才会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质疑。如果说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良好土壤,那么具备高水平科研探究能力的教师则是促进学生高质量问题生成的前提条件。
三、推心置腹谈策略 促进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
事实证明,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理论,打破了其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平衡体系,不但解释了心中原先的问题,又建立了新的困惑和探究欲望,这种驱动力让学生积极发问、探索。换言之,常规课堂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平台,更应是一个产生问题的舞台,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摇篮。笔者大胆实践,借助分层教学、思维导图两种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的能力,使课堂上的一个个勉强的句号变回绚丽的问号。
(一)分层教学 让学生迈开质疑的第一步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的德智体等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但不争的现实告诉教师,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影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以低度思维问题、中度思维问题以及高度思维问题三种层次呈现。一刀切的方式显然不可取,对此,教师应当默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展开分层教学研究。
例如在讲授化学I《氨 硝酸 硫酸》一节,笔者充分考虑教材要求的同时,又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设计课堂活动环节特地设置了基础性、承上启下性、拓展提升性问题,最后安排了一个“学生自我提问”活动。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包括优等生在内所提问题的质量均比较低下,但学生能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提问,值得笔者给予学生鼓励,毕竟任何事情都有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思维导图 让学生获取释疑后的鲜花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鲁教版,教材编写者均突出了高中化学知识点多、散、繁这一特点,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培养高中生思维的广度。笔者以为,思维导图的应运而生,是必然趋势,对提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有裨益。
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都会结合已有认知,绘制出独一无二的导图,激发出自身创作的灵感,并通过展示环节,由老师或同学指出自己存在的知识缺陷,达到知疑——释疑。在复习有机合成时,笔者要求学生绘制导图,现挑选一幅具有典型的作品示范。
如果把示范课、公开课、比武课等课堂形态比作“星级酒店”,那常态课堂就是“自家厨房”。对于绝大多数人而已,享受美食的场所是自家厨房而不是星级酒店。示范课、公开课等课堂上“百家争鸣”现象或多或少融入了“表演”的元素,常规课堂才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只有注重学生在常规课堂上的质疑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的能力,最终为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