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志伟 崔力拓
*项目来源:河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融合创新与路径突破——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企美有机产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GJXGK043);河北农业大学第十一批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非定向课题“海洋科技人才多维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A-2-08)。
作者简介:李志伟,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崔力拓,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生态学系系主
任,教授。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02.060
摘 要 环境生态学课程在新时代环境保护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学科。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明确了“知识+能力+价值”课程教学目标;以“生态学原理—干扰与污染生态效应—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生态规划与管理”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科学精神为思政育人主题,重塑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以5E教学模式为蓝本,探索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基于OBE理念,建立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实践效果分析表明,环境生态学课程能够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融合,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和能力、素养均有明显的提升,实现了价值引领、能力提升与知识获取同向而行的课程学习目标。
关键词 OBE理念;课程思政;环境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02-0060-05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多次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如何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是摆在每一所高校面前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理学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另外2020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也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加强人才的德育教育。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受干扰生态系统的动态规律、变化机理和产生的生态效应,以及对其开展生态诊断、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科学[2]。该课程在新时代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学科[2]。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环境生态学课程的育人作用,让绿水青山入脑入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3-5]。本文基于OBE理念,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实现有机融合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1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即思政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
等[6]。从本质上讲,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7]。成果导向教育(OBE)是以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教学目标,逆向开展课程设计,展开教学活动,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在OBE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融合课程思政,重构了环境生态学教学体系。
1.1 课程教学目标
按照OBE理念及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对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构,形成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表1)。
1.2 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环境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要求[8],重构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以“生态学原理—干扰与污染生态效应—生态监测预评价—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生态规划与管理”为主线的知识体系。同时深度挖掘环境生态学内在的思政元素,以生态文明、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科学精神为思政育人主题,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让绿水青山润物无声地入脑入心(表2)。
1.3 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5E教学模式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課程研究(BSCS)开发出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种致力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9]。5E教学模式通过5个步骤来实施,即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则以5E教学模式为蓝本,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价值引领与知识能力一体化培养的教学模式(图1)。
1.4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为全面科学地反映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初步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本课程思政教育考核评价内容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分别占到总成绩的70%和30%。其中平时成绩由3次作业(作业1:阅读相关国学著作,分析其中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作业2:分析“两山论”等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作业3:某区域河流生态修复案例分析)、2次实践调研报告(实践1:分析云南亚洲象迁移事件发生原因;实践2:校园池塘水体富营养化调查)、4次课堂讨论(讨论1:中国“土十条”“水十条”等法律法规;讨论2:生活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之旅;讨论3:区域海洋牧场建设、海岸带整治修复案例;讨论4:兰溪太极八卦村的生态规划设计案例)构成。期末考试中涉及思政教育的考核分为两部分,期末考试1是通过相关题目考核学生生态环境价值观的树立情况,期末考试2是通过相关题目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的建立情况。各考核环节所占比例见表3,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和各考核环节满分值如表4所示。
2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为详细说明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以第三单元中“干扰及其生态效应识别”为例进行实践说明,教学设计具体如图2所示。同时教学过程中,采用5E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见表5。
3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分析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已进行了2年。通过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不断反思改进,在课程教学目標的确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融合、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形成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初步实现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润物无声的有机融合。
根据两轮的教学实践,按照上述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以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18级(55人)和19级(58人)为例,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2轮次教学及考核数据的统计如下。
1)2018级:H1=8.52,H2=8.21,H3=7.92,T1=8.11,T2=8.03,T3=7.57,T4=8.11,P1=7.52,P2=16.33,K1=30.31,K2=51.22。
2)2019级:H1=8.68,H2=8.25,H3=7.99,T1=8.13,T2=8.10,T3=7.68,T4=8.19,P1=7.66,P2=16.51,K1=31.40,K2=51.61。
将上述统计数据代入表4中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出各目标的达成度和课程思政总目标达成度为:
1)2018级:D1=0.803,D2=0.808,D3=0.812,D=0.807;
2)2019级:D1=0.817,D2=0.816,D3=0.820,D=0.817。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2018级和2019级所有课程思政培养目标达成度均超过了0.80,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达到了预期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同时,2019级各目标的达成度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均高于2018级。相比较而言,学生在生态环境价值观的建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思维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强化,后续将通过增加案例分析、增加实践等途径予以改善提高。
同时,对两个年级113名学生进行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达成的满意度,认为达到良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2.3%、81.6%和80.9%,超过92.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环保职业素养、传统文化的认知等有明显的提升。另外,对思政融合教学环节的调查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实践调研的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他们实践动手能力,锻炼了团队协作,更让他们通过实践过程深刻感受所学专业的价值,增强专业自信和环保人的责
任感。
4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和载体。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目标,更应关注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家国情怀、科学思维以及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本文基于环境生态学课程的内容特色,在OBE理念的指导下,深入挖掘并提炼其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构建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检验分析,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得到明显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能力提升、知识获取同向而行,达到了思政育人的目标。未来随着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环境生态学课程需要不断发挥其本身的优势,增加学生实践调查学习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达成实践育人的思政教育目标,让绿水青山真正入脑入心见行动。
5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
通知[A/OL].(2020-06-06)[2023-06-08].http://www.
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
606.htm.
[2] 盛连喜.环境生态学导论[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20:1-20.
[3] 张武,程绍玲,贾青竹.环境化学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与
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6):77-81.
[4] 梅运军,黄岚,胡文云,等.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
探析[J].科教导刊,2020(31):137-138,141.
[5] 李彦娇,王立民,宋海娜,等.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恢
复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
技,2020,31(15):347-349.
[6] 王艳红,伊力塔,曾燕如.《生态学》教学中“课程思
政”教育的探索[J].高教学刊,2020(9):170-172.
[7] 袁银传,史素花.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7):
37-41.
[8] 代云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
索:以“环境生态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21(37):45-48.
[9] 吴成军,张敏.美国生物学“5E”教学模式的内涵、实
例及其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6):
108-1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