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詹咪莎 陈坚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浙江绍兴 311800
园林工程课程是园林、环境设计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分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学生需掌握园林造景要素和配套工程设施在园林中的运用,重点掌握园林地形、道路、给排水、水景、桥梁、假山、供电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知识点复杂且难度大,实践操作性比较强,技术要求较高。开设该课程旨在培养能熟练从事施工图设计、园林施工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往与“园林工程”课程教学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践教学(如“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1])、某一章节的详细教学改革(如“基于《园林工程》课程体系的竖向设计模块研讨”[2])和课程思政(如“园林工程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3])三个方面,对教学手段的关注相对较少,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只提及而未成方法。事实上,园林工程理论部分内容涉及市政、土建、施工技艺、景观美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学生不但要全盘掌握,还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施工图设计,而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主动性和知识接收能力本身就有参差,传统“一锅煮”式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合该课程。本研究旨在引导学生“入境式”学习,建构“知识-思维-技能”一体化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实现差异化教学,将课程工程技术要点和行业热点或时政焦点相结合,促进学生匠心精神养成,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德技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分为两种情况:园林以及园林专升本专业按园林工程I和园林工程II在两个学期分别展开教学,每门课共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环境设计以及环境设计专升本专业不分学期教学,园林工程课程共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24学时。
入境式学习方法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造园物我合一的“入境式”设计理论,该理论认为设计者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入境,是指需身临其境在项目现场完成对项目的勘察、分析和构思[4]。本文所指的入境式学习是指让学生实实在在参与到要学习的课程中,全身心投入,在参与中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入境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理解和参与,主要体现在“我想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
理论讲解采用传统“一锅煮”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点的介绍和讲解,学生只一味地记笔记和划重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5],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因为理论知识本身晦涩难懂,所以学生课后复习困难。理论教学偏重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讲解不深。
实践教学方面,园林以及园林专升本专业每学期实践学时较少,环境设计以及环境设计专升本专业实践学时较多,但是实践作业任务也较重,因此外出实践机会较少,很多理论知识点原本可以在施工现场观摩过程中学习。因为理论教学偏向施工图设计,所以学生实践作业也是以某公园的施工图设计为主,但是课堂上的实践教学都以教师看图点评为主,而学生人数较多,教师评图讲解不深,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园林工程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技术价值,能助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内容涉及生命与自然,包括土方工程、给排水、供电照明、植物种植、园路工程、假山工程、园桥工程等。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渗透深化到每一门课程,园林工程课程也亟须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
根据近三年的教学实施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主要存在这几方面问题:1)理论知识较难,学生不能在课上有效掌握,课后复习困难;2)实践部分教学偏重施工图绘制,学生对于现场施工并不了解;3)大多数学生施工图设计为网上抄袭,与现场实际不符;4)教师布置的作业场地基本是已完成工程,学生所做的场地踏勘意义不大且能在卫星地图上找到作业场地,以致设计思路受限,学生易抄袭现状场地。
基于现状,提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设计思维生成、作图与实践技能提升三者形成整体,系统化学习园林工程课程。
纯线上教学不利于培养师生感情和高效学习,纯线下教学不利于拓宽知识内容和学生知识巩固,因此,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下教学主要针对理论讲解,以多媒体教学、施工视频播放、师生座谈、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针对理论和实践部分,在“智慧树”平台建立课程,上传理论部分教案和资料,发布学习内容和作业要求,便于学生巩固学习,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慕课平台上相关课程教学资料,还可以利用平台直播指导学生绘图,一来方便学生互相观摩学习,二来便于教师讲解和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钉钉、哔哩哔哩等交流平台户外现场直播讲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入境式学习提供必要的手段。
园林工程课程技术要求高,学生总觉得枯燥难懂,难以提起学习兴趣,但是其所营建的人造自然景观却是有生命活力的。因而,与其在课上强制要求学生学习工程技术要点,不如将旅游思维引入课堂,将学生带到室外公园,利用植物的色彩、姿态、气味、触感及其与山水地形、园路、建筑、小品的意境营造,培养学生以旅游思维看待园林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对景观的把握,以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所选案例为当代优秀工程项目、当地实际项目以及教师设计项目三类,案例讲解内容包括场地原地形图、设计方案、施工图、现场图几个部分,全方位讲解,让学生了解方案的形成过程、施工技术要点和景观效果。可借助“智慧树”平台或钉钉平台线上讲解,线上发布方案图、施工图等学习任务,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每次课程的最后20分钟为问题讨论环节,开设此环节是为了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职业道德相结合。无论是古典园林的传统工程手段,还是当代“两山理论”、生态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都是园林工程与政治决策和聚焦点相契合的体现。例如“给排水工程”章节,可向学生播放当代洪涝灾害视频,组织学生讨论“海绵城市建设”“如何科学治理城市水环境”等问题,引导学生对于雨洪管理等社会问题的思考,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思考问题发生的源头,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工程手段是什么。如此,在无形之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专业所学,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真正做到“知识-思维-技能”一体化培养。
作业由个人单项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两部分组成。针对各章节内容布置个人单项作业,作业以习题和绘图的形式在“智慧树”线上平台发布,目的是让所有学生练习和掌握各章节知识点;小组合作作业为期末大作业,结合政策和热点,综合各章节内容,选择实际项目作为大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弘扬职业精神。
分为平时考核(20%)、过程考核(40%)和期末考核(40%)三部分。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签到情况、课堂表现和问题讨论表现几个方面;过程考核主要针对学生个人单项作业,考核方式模拟实际项目中的技术交底会议,学生为设计方,其余学生为甲方和施工方,教师为评审专家,成绩由自评(20%)、学生互评(30%)和教师点评(50%)三部分组成;期末考核针对小组合作大作业,综合各章节作业情况进行打分。
线上平台图文、视频等教学资料和任务发布后,学生随时可进行自主学习;案例分析全面,情景交融,现场直播讲解培养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有助于萌发“我也要设计出这样的景观”的豪情壮志;问题与讨论环节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和政策热点,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价值取向,通过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实践作业以实际项目的形式,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推动学习进程。
设计类课程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素养,学生必须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采用合适的学习渠道,如线上平台,才能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而园林工程课程知识难点多,更加要注意“知识-思维-技能”的一体化训练,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二次学习的机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个人单项作业确保每位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把握,小组合作作业培养了协作能力,促进了相互学习,在全面把握场地信息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合理方案。同时,通过以上教学项目的组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只是口号,社会需要专业的、灵活的技术型人才。正如演员演戏需要入戏,学生学习也需要入境,全身心投入才能引发主动学习,促进高校学习,如何入境呢?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项目的组织就很关键。笔者结合园林工程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经验,提出“知识-思维-技能”一体化培养的思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提出了改进措施[5],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内涵,以期改变学生不想学的现状,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突出、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