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英语口语教师话语的多模态性研究

时间:2024-05-07

蒋超男 黄浩平

摘  要 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以中国慕课《大学英语口语》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视频为语料,分析中国慕课平台国家精品课中一名主讲教师输入话语特征和非语言模态协同特征。结果显示,教师的输入语言特征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是深受师生欢迎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善于调用手势、头部动作、PPT、镜头聚焦切换等非语言交际模态,协同语言模态,以提升慕课教学质量和吸引力。

关键词 教师话语;多模态性;慕课视频教学;大学英语口语;精品课程

1 引言

当今基于“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把慕课平台上的精品课程引入大学外语教学中非常有必要。一门优秀的外语类慕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慕课视频制作时教师输入话语的质量,以及教师如何调用非言语交际模态,帮助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提升二语习得能力。外语课堂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多模态性。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最主要的模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表情、声音、手势和动作等和语言都是构建多模态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非言语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也传达意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从中国慕课平台上选取一门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英语口语》的主讲教师A为研究对象,该课程自开课以来大受欢迎。为了了解该门课程为何如此受欢迎,成为国家精品课程,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1)在慕课教学视频中,教师话语中语言符号模态有哪些特征?

2)非语言模态有哪些特征?

3)所选择的各模态之间如何协同?

本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收集教学视频。该口语课程有20个话题,话题由易到难。每个话题分为三部分:part 1~2部分主要介绍话题相关背景、单词或句型等知识;part 3侧重口语技能介绍,教学内容也是由易到难推进。笔者随机抽取两个不同难度的话题,分别是“Unit 2 campus life”(26分38秒)和“Unit 20 architecture”(21分6秒),然后对视频进行文本转写,对教师话语输入(语速、词汇、句法层面)的语言模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非语言模态特征时,借助多模态分析软件ELAN 5.9,对视频中教师的手势和动作、PPT以及镜头呈现切换做多层级定量标注。

2 教师语言多模态特征

主要从语速、词汇和句法来研究慕课视频教学中口语教师输入话语特征。

语速  语速主要涉及平均语速和绝对语速。此处的平均语速把句子间的正常停顿计算在内,而绝对语速是不考虑句间停顿的句子内部话语速度。教师在讲话中所作的短暂间隔称为停顿。根据数据整理发现,教师话语集中在132~134.8 w/min,略高于自然语速(120 w/m)。研究表明,在大部分情况下,较快的语速听起来更具有资质和说服力,而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学习者理解略超过他现有水平的输入语。教师在授课时,语速并非是一成不变是。数据显示,“campus life”话题的平均语速和绝对语速都比“architecture”语速要快,因为前者话题比较轻松活泼,贴近生活,对于简单或熟悉的内容就用较快的语速,否则易引起学生听觉疲劳;后者话题比较严肃庄重,难度增大,使用较慢语速伴随音量的增加,有助于强调重要的新观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词汇  在慕课视频教学与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话语单句含词量存在明显区别。在真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选择含词量少、句子短、结构简单的句式,学生容易理解;而在慕课视频教学中,教师话语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更多的知识技能,词汇的使用更丰富复杂。在慕课视频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教师话语难以理解和消化,可以重复观看学习,这也是慕课视频教学的优势之一。除此之外,根据课堂观察记录,教师对于新词和超纲词汇讲解率比较高,且所用词汇多是英语四六级的高频词汇。尤其对于单个新词难词讲解时,教师不仅借助句法结构调整或其他手段(图片、动作)来传达意义,也会借助语码转换解释词义。

句法  关于句子层面的特征,从复句和句类分布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除了单句词汇量,单复句也是考察教师课堂话语难度的客观且有效的方式。当讲授复杂的语言知识点时,复句越多,包含信息越多,教师语言驾驭能力就越强。复句是最容易表达关联概念的句式,无论是表达限定关系、同位关系还是语法成分等,复句具有较强的表达功能。复句凭借不复杂的句法规则及较强的表达功能赢得教师的首选。教师课堂话语输入中单复句的使用情况,可以体现教师话语的难度,展现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现实情况是教师使用复句的情况会随着课堂时间的推进及教学内容的深入而出现变化。再者,教师使用的复句多以定语从句、if条件从句、where地点状语从句和so that等形式展开。由此发现,该教师能够灵活地使用多种句子结构,反映中介语发展水平。最后,该教师使用复句多用于对新词或难词进行详细阐述。

慕课视频中口语教师使用的句子类型主要是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以陈述句为主,“campus life”和“architecture”话题中全部教师话语分别为160句和131句,陈述句分别为130句和101句,分别占整个话语量的81.2%和77.1%,且前者话题的陈述句多于后者。在慕课视频教学中,因教学环节缺乏互动,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讲解、传授知识和技能。“campus life”话语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话题熟悉度很高,教师多用陈述句阐述观点即可。“architecture”话题严肃庄重,涉及一些关于建筑艺术的知识,难度偏高。因此,为降低难度和增强吸引力,教师话语中使用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句子类型明显更丰富一些。

祈使句和疑问句在不同的话题中分布有明显差距。“cam-pus life”中祈使句有28句,远远高于疑问句的两句。相反,“architecture”中疑問句有17句,略高于祈使句的12句。这是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话语类型。祈使句的功能在于“组织他人的行动”。在“campus life”话题中,教师在讲解part 3部分口语技巧辅音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操练,因此使用了大量的指令性话语。疑问句的功能不仅是使听话者提出问题,还可以增加悬念,提高听话者的兴趣,引起听话人注意。在“architecture”话题中,慕课视频教师使用更多的疑问句,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思考,弥补视频教学缺陷,增加互动环节。

3 非语言模态的调用及协同

非语言模态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仍占据统治地位,其他模态对语言模态起到辅助、优化、补充和强化作用。除语言模态外,慕课视频中教师充分利用非语言模态符号资源。介绍“campus life”话题时,教师调用频率最多的是身体媒介:头部动作70次(向左36次,向右34次),与语言互补手势语和独立语言于语言之外的手势分别为44次和一次,目光面向屏幕一次。其次是非身体媒介PPT(50次)。关于“architecture”话题时,教师调用频率最多的是与语言互补手势语和独立语言于语言之外的手势,分别为60次和一次;其次是调用头部动作54次(向左36次,向右34次),目光面向屏幕四次,PPT模态15次。

手势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完全伴随语言的手势、与语言互补的手势和独立于语言之外的手势。始终完全伴随语言的手势是无意识的,只对语言所表达的主要意义起强化作用,并引人注目。与语言互补的手势可以补充语言所不能表达、无法表达的意义,起到突出、指示和模拟作用。该课程中,教师在讲解中经常使用完全伴随语言与语言互补手势,尤其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会将双手打开与肩同宽,掌心相对于胸前,表达意义,与语言起到互补、强化作用。“architecture”话题调用的手势多于话题“campus life”,因为前者话题较难,学生接触相对较少,会用到较多新词、难词和长难句,调用手势多有助于听者对语言的理解。手势不仅能对言语进行补充和加强,也可以表达语言不能表达的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的头部运动调用次数也很多。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除了正视前方,还经常利用头部动作带身体向左右微微倾斜;同时,随着头部运动,目光也自然扫视全场,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掌握全场气氛。此外,PPT 辅助教学,教师注重利用PPT字体的字号、颜色、下划线为学生提供多模态刺激、突出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视觉图像单一,视频中镜头经常在教师、PPT、教室全局之间切换。前者话题共切换93次,后者切换56次,包括话题开始和结束时,镜头聚焦全局环境。“architecture”话题相对比较难,教师需要花较长时间和篇幅来阐述和解释话题知识背景、单词和话语结构等,因此,PPT的标注次数以及镜头聚焦变化次数均比“campus life”话题少。

总之,教师的语言模态占主导作用,除播放音频和视频外,教师一直使用口头语言控制整个课堂进度。PPT文字语言、不同颜色和字体强化了口头语言的重点信息,优化了信息传播媒介,降低了理解难度。手势动作起到标记关键信息、模拟具体事物和动作的作用,还可以展现教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意义。头部动作带动身体的倾斜以及目光等非语言模态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表达感情,从而优化语言表达。镜头聚焦不断切换,起到补充或强化语言模态的作用。非语言模态起到补充、辅助、优化或强化语言模态的作用,和语言表达协同参与意义的构建,有利于學习者理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论

教师输入话语,包括漂亮的语音语调、适中的语速、丰富的词汇量、优秀的单复句型的驾驭能力和自然流利的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是深受师生欢迎的关键因素。同时,教师善于调用手势、头部动作、PPT、镜头聚焦切换等非语言交际模态,协同语言模态,进一步增强慕课教学效果和吸引力,也为大学英语教师录制精品课程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学文.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3(3):39-43.

[2]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80.

[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