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中共徐州市贾汪区委宣传部
在江苏徐州,有一个因煤而建的资源型城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热潮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贾汪区。2018年,贾汪区名列全国首批50个试点县(市)区。今年,贾汪区又成为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重点部署的十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
平台。铺开贾汪区“中心—所—站—点”的四级阵地网络,从整合文化礼堂、村史馆、香包文化大院、神农文化广场等19个文明实践阵地的马庄村,到把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守护乡愁的瓦庄村,再到为村民提供学习教育、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场所的小吴村……文明实践正在处处绽放。
“来啦!我们大家一起拍一张‘全家福吧!”今年春节前,大吴街道小吴村就用村里的大喇叭,喊来全村村民,在小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门前,拍下了一张小吴村民的“全家福”。照片中,村民们围在一起有说有笑,一派祥和的景象。拍“全家福”这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带动乡风民风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时,也在不断推动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走深走实。
在做好线下实体阵地整合的同时,贾汪区还进一步做大线上融媒体矩阵,建设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种形式,宣传新思想新理论、发布文明实践工作信息,全方位展示贾汪区文明实践走出的新路径、新成效。
理论。“打竹板,笑开怀,志愿宣讲走上台……你来说,我来讲,党的领导把方向……”在潘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当马庄农民乐团的姑娘们拿出自编自演的快板节目《牢记四中全会精神》时,台下立刻掌声四起。
这是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演+问”理论宣讲村居行活动的一场,表演者多是当地村民,他们把思想宣传与乡村文明有机结合,以“宣讲+文艺演出+互动问答”相互穿插的形式,通过故事、快板、琴书、歌曲等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群众欢迎。
“居民、村民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是‘新农村大喇叭广播时间,这次节目是‘抗击新型冠状肺炎专题节目。”年初,当乡村大喇叭的广播里,传出“百姓名嘴”马庄村老书记孟庆喜的声音时,人们感到既亲切又熟悉。作为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孟庆喜用朴实的方言、接地气的话语,像唠家常一样,把科学防疫的知识通过电波传递给当地群众。
在贾汪,乡村大喇叭广播存在已久,特别是马庄的“金马之声”广播已坚持30余年,在群众中有着深入广泛的影响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吃着饭、干着活就能听到学到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
服务。“孩子们,开始静下心来写作业吧,拿不准的题目可以给老师说。”说这话的,是老矿街道70多岁的老党员杨桂华。退休前,她是贾汪区一所小学的数学老师,退休后,她成为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中的一员,每个学习日下午,杨桂华都会赶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免费辅导前来学习的孩子。
杨桂华是党员志愿者的一个缩影。在賈汪,有6000多名党员志愿者,他们“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制度”,知道“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为谁干、在哪干”,以一己之力,聚众人之智,不断推动文明实践进村、入户、见人、走心。
“为了调动优化行政资源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力量,贾汪区经过统筹整合,打通上下,推动120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志愿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贾汪区文明办副主任徐立海说。除此之外,贾汪区还积极号召党员、乡贤、先进人物、百姓名嘴、热心村民等注册志愿者,打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品牌,整合社会公益组织、驻徐高校等志愿服务力量,引导志愿者深度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目前,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已形成以群众互助服务为主,农村党员志愿力量、社会组织志愿力量、行政资源志愿力量为主体的4支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以全区1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通过“互联网+志愿服务”,搭建起志愿服务智慧管理指挥平台,实现了纵向到村、横向到队的志愿服务全覆盖、大联动格局。
机制。在贾汪区,如果志愿者达到一定星级标准,不仅可以参与全区重大活动、春节晚会,还能享受免费体检、免费公交、免费区内游、优先就医就学等。这激发了志愿服务的热情。
贾汪区财政每年都会拿出600万元资金,为全区134个村和社区配备1名专职文明实践联络员、2名以上专兼职人员,每个镇配备3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行“AB角”信息公开制,让百姓但凡有需求,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人。有关部门每年还对相关人员组织专项考核,将服务效果出众的村级联络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队伍中,让人才在基层留得住。
贾汪区还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开发文明实践工作云平台,设计完善活动管理、志愿者管理、大数据管理、宣传展示等模块功能,便于区中心指挥调度各地服务队开展工作,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应用一体化、管理平台化”的制度构建。每月,贾汪区通过该平台,集中向全区各文明实践所、站和特色志愿服务队进行积分管理通报,让监督更便捷,考核有抓手,形成了文明实践志愿力量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品牌。好人遍布城乡,暖风拂过心头。越来越多的好人大量涌现。
“大娘,我又来串门啦!”临近午时,小吴村党员志愿者李孝春像往常一样来到邱金莲的家里。年过九旬的邱金莲因儿子在外打工,常年独居,生活困难。老人如何吃饭,成为李孝春心上最牵挂的事。李孝春敲门进屋,从包里拿出为老人准备的热乎乎的饭菜,两人边吃饭边唠家常,气氛融洽。
在小吴村,李孝春一共包挂了十户群众家庭,邱金莲只是其中之一。一人包挂十户,不间断开展“1+10”服务和“1+1”精准帮扶,群众家中有难事、急事,必上门联系,群众家中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必上门联系,形成了“温暖一人一家,影响一村一片”的良好风尚。
每月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开通一个新农村大喇叭、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举办一次“我们的村晚”…… “十个一”让马庄经验更易懂、更易学、更易推广,在全面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时,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变得更强、更实、更有力。
责任编辑:高天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