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5-07

摘  要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牵涉学科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及地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其改革过程非常复杂且影响面大。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实践研究,通过构建“引导+自主”的选择机制,践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选择性课程教学资源库,完善选择性课程管理机制等措施,盘活教学机制,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的中职课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一体两翼;三融四类;中职;课程改革;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5-0087-03

1 前言

近年来,学校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指导思想,以构建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为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于2014年制订《诸暨技师学院弹性学分制实施方案》,于2015年制订《诸暨技师学院课程改革建设方案》,试点推行“选择性课改”,实施“选修课程走班制”教学。

目前,全校开设41门选修课供学生自选,平均每学期组建80个左右的选修班。选修课程实施竞争性开课原则,对于学生反映良好的选修课程,采取增加课时(学分)多组班;对于学生反映不佳的选修课程,采取减少课时(学分)少组班。如此淘汰学生反映不佳的选修课程,增加学生喜欢的选修课程。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1)课程开发的广度不足、深度不够。由于教师水平和学校师资力量有限,从广度上讲,学校开发的课程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地方区域经济脱节;从深度上讲,课程内容要切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更要解决需求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矛盾,而专业教师课程开发构建校本课程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薄弱,导致原创性课程资源较少,缺少校本教材应有的特色化和针对性。

2)科学规范的选择机制尚未完善,学校缺乏相应的职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课,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又不够明确,尤其是自由选修课与自身兴趣爱好、专业必修课间的关系处理欠妥,顾此失彼,导致他们在选择“选修课”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从众性。

3)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学校现行的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反映课改质量,尤其是多主体、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机制没有建立,开放式、高效性的教学管理平台没有完善。

2 建立“一体两翼,三融四类”选择性课程体系

“一体两翼,三融四类”选择性课程体系,是指以“核心课程”为主体,以“限定选修课程模块”与“自由选修课程模块”为两翼,以“文化融合、专业融合、校企融合”为驱动,以“文化素养类、职业素质与社团类、专业拓展类、体育健康类”四类课程为支撑课程体系。通过三年的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结构框架,满足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学生“特色发展、多元发展、卓越发展”的育人目标。

3 构建“引导+自主”的选择机制

落实“全员成长导师制”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实施以班主任德育导师、专业课技能导师、“双师型”素养导师、企业导师全员参与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四大机制。

1)成长记录机制:为每一位受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了解学生个性特长和专业取向,引导学生认知专业方向。

2)谈心辅导机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职业导师团要全方位关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要求导师每周与受指导的学生交流、谈心、指导一次以上。

3)家长联络机制: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要求班主任利用微信、QQ或电话每月与家长联系多次,有条件的争取每学年上门家访至少一次;

4)个案分析机制:当学生发生各种突发情况时,导师随时对学生进行分析疏导,针对性采取解决方案;同时,学校定期组织导师个案分析会,促进导师间经验分享,提高导师谈心、指导技巧。

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为了确保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校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包括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说明、选课建议、课程设置、选课指导流程图、教材选用、课程方案等内容。在此手册的指导下,引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等实际情况,再结合学校选择性课程体系具体设置,在充分考虑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模块作为自己的两翼,并确定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从而打造出适合自己个性化的日课表。

4 践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按照“以人为本、多元选择、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现代职教理念,针对“限定选修课程模块”与“自由选修课程模块”中的部分实践性课程,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打造虚实结合课堂,共同构建模拟工坊,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注重“理虚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过程,在电商、数控、汽修、烹饪和会计等五个专业践行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探索模拟工坊培养模式  依托校内模拟工坊,实施“两段四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即学生的受教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践两个阶段;“四环”,即将教学过程分为基本技能实训(课堂一体化教学)、模拟工坊体验(模拟职场和岗位)、生产性实践、顶岗实习四环节。促成学生将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过渡,职业能力与实际岗位相融合。

形成模拟工坊教学模式  渗透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依据职业核心能力要素建立“任务驱动1234”课堂教学模式,即围绕“能力培养”1个核心,“任务驱动、问题引导”2个关键,“知识、能力、职业素养”3维目标,设置“预习导学、任务处理、交流评价、检测反馈”4个环节,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处理为中心、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组织结构,即课堂教学以任务处理和交流评价为主体,课后学习以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体。

5 丰富选择性课程教学资源库

建立课程开发团队  由教务处、教科室和系部主任三方牵头,规定选修课教师作为选修课程开发团队负责人,以3~5人为课程开发团队,以“一团队开发一教材,一组负责3~5门课程”为目标,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方案》《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文化素养课程指南》《专业素养课程指南》等,确定各学科相应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打造出既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又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学校重点在电商、数控和烹饪等三个专业开发选择性课程。

开发“贤文化”校本教材  将“贤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列为必修课程,融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堂教学之中。教务处指派专人负责“贤文化”系列丛书的课件开发,每个章节必须拥有1~3个课件。同时,教科室将组织教师开发“贤文化”系列丛书校本教材,每年编写两本,内容包括《贤文化之枫桥三贤》《贤文化之最美暨阳人》《贤文化之独具匠心》《贤文化之走南闯北》《贤文化之耕读传家》《贤文化之中职风采》。

构建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库

1)充实校园网“贤文化”学习专栏的数字资源,实现“贤文化”教学信息资源共享。

2)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在校园网定期上传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和专业试题库,加强专业课程的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

3)充分利用普高网络选修课程的相关资料,实行选修课程的教材共享,降低“四制课改”(专业选择制、选修走班制、新型企业学徒制、弹性学分制)的资源成本。电子阅览室联通书香浙江全民阅读网和中职教学资源网,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资源。

4)购买杭州东杭教育文化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资源,让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从而形成特色校本资源库建设。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在课改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师课程理念,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把培养适应课程改革教师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培训进修、技术交流、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加快教师自我发展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同时将改革重心转移到关注课程实施、注重教学机制的创新上来。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建设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思维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培育、成就一批名师和技能大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6 完善选择性课程管理机制

建立课程动态更新与发展机制  学校专门设立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由教学校长、教师骨干、课程专家、学生代表组成,主要职能是随时收集、整理各方面人员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在研究讨论后反馈给相关的选修课程开发团队;检查学校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诊断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督促课程内容及时调整,关注课程实施,注重教学机制的创新,形成教材不断革新的机制,使校本教材成为一个特色、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建立“一制双融”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  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继续完善弹性学分制,实施学分转换机制,通过课程融通和课堂融通,建立“一制双融”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确立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学生评价模式。实施“教考分离”“项目抽考”“技能竞赛”等教学评价改革措施,推行项目过关制和“双证”制,做到考核内容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衔接,与社会需求相融合,使评价体系更有益于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不断深化阶段性技能目标考核制度,组织期中技能考试和期末技能考试,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评分,数控专业以产品论高低,电子商务专业以网店操作论高低。

建立网上选课和学分管理平台  依赖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在线上进行自主选课操作,学校则可以实现网上学分管理。学校借助名校信息化建设契机,在原校园网站的基础上搭建网上选课和学分管理平台,该平台由学生模块、管理员模块和教师模块组成:

1)学生模块由个人信息维护、自主选课、查询和统计三大功能构成;

2)管理员模块作为选课系统核心部分,主要包含系统管理(学生、教师、课程信息)、选课审核(学生自主选课及教师选修课程申报)、学分查询和统计等功能;

3)教师模块则主要包括选修课程申报、培训记录查询、学生学分管理等功能。

7 结语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兼顾学生个性发展,根据省课程改革方案,基于学校“贤文化”核心精神理念,围绕多样化、选择性、适合性的建设理念,以完善模块化选择性课程体系、优化自主性选课机制、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丰富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为抓手,实行以“专业选择制、选修走班制、新型企业学徒制、弹性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四制课改”,彰显中职课改的选择性、专业性、实效性和灵活性,从而实现学生“特色发展、多元发展、卓越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寿祖平.构建交互式的中职学生教学评价考核体系[J].职业,2011(9):35-36.

[2]鄭亮,郭燕伶.高职院校选修课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76-78.

[3]李艳,邹立君.微型课程: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新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50-51.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