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APP设计

时间:2024-05-07

颜萌洋 韩晓玲 张蓉蓉

摘  要 以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结合首要教学原理的原则,设计一款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APP,将传统文化教育同移动学习相结合,旨在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首要教学原理;教育APP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2-0032-04

1 引言

当今世界,文化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专题形式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经常引经据典,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我国的希望和未来,对传统文化的承袭与发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学习动力、兴趣不足,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较差,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必然[1]。

国内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从研究内容上分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义与作用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三个层面。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主要通过教材、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来实现,具有许多局限性,比如受众范围小、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不方便携带、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单一不具体等,这些均限制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分享途径。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崛起以及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普及,Application(以下简称为APP)的应用更加广泛。同传统媒体相比,APP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快捷、方便、可分享、种类繁多等。高校学生利用APP获取最新资讯已经成为习惯,更有高校利用APP进行移动教学。

综合以上考虑,利用APP进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生动、有趣地展现传统文化的特色,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研究在设计传统文化教育APP时,借鉴美国教育家梅里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中的原则,即:以问题为中心(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激活旧知(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充分展示(当把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尝试应用(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融会贯通(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2]。首先,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现状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出发,找到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促进传统文化学习;其次,根据调查的结果,在APP设计中针对性地展示有关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达到传递知识的基本目的;最后,在APP中体现与当前时代价值结合的内容,使知识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探索传统文化传播和教育的新形式,更有效地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利用问卷的方式展开,内容涵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三个维度。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不高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学习动力,兴趣不足。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戏剧或古典音乐表现出“一般”居多,占到51.8%;而“喜欢”的大学生才为26.7%。40%的大学生平时阅读传统文化的时间不足半个小时,学习两个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16%。

2)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如对中国国画一般在古代被称为“丹青”这一知识,35.6%的大學生“不了解”。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途径多样  在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路径方面,73%的大学生选择通过书籍和网络渠道获取,42%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来自父母长辈的教导,26%的大学生通过生活经历获取,11.9%的大学生通过其他路径获取。这说明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路径多样,但获取和学习传统文化信息往往是被动的,仍以书本和网络为主。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  54.5%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饱含丰富的精神财富;72.6%的大学生认为,虽然传统文化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但能够较好地保护并健康发展;46.9%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国人甚至全世界人民的推崇。这表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大多数学生持乐观态度。

此次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首先,在对待和评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和意义上,大多数大学生对其持基本认可态度,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其

次,在看待传统文化有效传播的途径上,大多数大学生肯定网络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并对利用APP学习传统文化是认可的;最后,在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上,大学生是希望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的。

3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APP设计

需求分析  APP的设计应建立在深入研究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设计。在前期的调查分析中得知,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从小接触最多的传统文化教育一般是诗词歌赋和字画,对于诗词背景知识等涉猎较少,需求也就更大。因此,APP的设计内容中要包含更多深层次的知识。除了诗词,大学生对于传统建筑、工艺美术等文化类型了解和接触都比较少,因此应当着重表现多种传统文化内容,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用户分析  传统文化教育APP的目标用户是大学生,首先,大学生是成年人,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较高,已有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是开展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其

次,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从小到大接受的新奇事物较多,求知欲望强烈,塑造能力也比较强;最后,基于調查分析得知,相比于书籍,大学生更喜欢利用APP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传统的学习方式比较枯燥无趣,学习内容也比较单一,无法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他们的学习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应考虑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特点,找到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点,成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目标设计  设计一款传统文化类APP,其本质是提供更切实、高效的文化知识教育,挖掘传统文化重要的时代意义,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现传统文化知识,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融合,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认同观念。因此,本款APP的设计目标为:帮助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常识,重视传统文化,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满足大学生使用过程中的娱乐需要和互动功能;用时代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让古老的优秀文化重获新生,体现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内容,让大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当代精神内涵,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功能设计

1)学习功能,即提供传统文化多个方面的学习内容,针对每一类型进行背景知识挖掘。比如“戏曲”部分,提供历史发展、专业剧团、角色行当、优秀剧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此外,传统文化能够给现代生活一定的启示,当人们面对难题时,能够运用人类历史上留存的智慧和力量解决问题,发挥对现代生活观念的引导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这也是本款APP的学习功能要着重体现的。

2)笔记功能。将此APP作为笔记本,随时记录日常生活、学习;随时发表评论,同其他用户交换对传统文化的见解。

3)互动和娱乐功能,目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传统文化类APP往往比较枯燥,本项功能有利于减少卸载用户,延长传统文化类APP的使用寿命。首先,可以将当日知识卡片作为背景,通过主流社交媒体分享卡片。用户注册登录后,可以随时随地同步笔记内容。其次,设置能量值页,用户首次登录可以获得一粒种子,每日签到可以获得能量值,且根据阅读时间长短获得不同能量值,能量值有助于种子的成长。用户可以收取好友的能量值,添加的朋友也可以收取用户的能量值,还可以邀请好友加入收集能量种树的环节。邀请的朋友越多,收集的能量就越多,成功种树的时间也会缩短;当积累到一定数值,可以在沙漠种树,每当完成一棵树的种植,用户都会获得奖励证书和树木编号。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颗种子播种下去,意味着大学生应承担起将传统文化播种下去的责任,这将激发用户的动力,增强趣味性。

界面设计  基于前面的分析并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设置“传统文化知识”模块,模块包含各种文化类型,像诗词、字画、戏曲、乐曲、服饰、建筑等;设置“知识卡片”模块,用以实时分享心情随笔,记录日常点滴。

1)logo、色彩设计。采用字体logo设计,使设计尽量简洁大方。“三木”成“森”,在“森”字甲骨文的基础上设计logo(图1);且APP使用过程中有为沙漠种植助力的功能,代表大学生应承担起将传统文化播种下去的责任,因此在颜色上选择绿色,寓意传统文化能够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2)启动界面设计。以氛围营造为主,突出APP的特点,即此APP包含传统文化的多个相关元素。启动页面背景颜色为浅色,采用减缓动画效果展现,下方是一个打开的盒子形状,“诗词”“字画”“戏曲”“乐器”“服饰”“建筑”等字体从屏幕上方随机落入盒子中,然后盒子合成logo图标,即“三木”字样;字体颜色不同,突出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图2)。这样的设计布局简单美观,与APP的主题切合,与logo图形意形相结合,带给用户新鲜的视觉感受。

3)首页设计。内容以“知识卡片”为主(图3),呈现“每日推荐”,推荐古时今日发生的重大事情,或是某位名人的趣事,又或某一重要节日的产生,点击卡片查看具体信息。界面上方为“心形”和“分享”图标:“心形”图标表示珍藏,点击进入笔记页面,可以写随笔、日记,记录心情;点击“分享”图标,可以将当日推荐作为背景图片,通过主流社交媒体分享知识卡片。卡片下方显示日历,可以同步到心情随笔。

界面视觉设计方面,界面背景以黄色为主,如古代书卷的颜色,带有历史风,突出传统文化氛围,在排版上采用宽行距的形式,有助于保护视力,避免用户因为眼睛疲劳而放弃阅读。

4)主要界面设计。以图形图标为主(图4),分别为“诗词”“字画”“戏曲”“乐器”“服饰”“建筑”等图标以及“设置”的具象,逼真地显示目标形状。如“戏曲”图标选择“脸谱”,“工艺美术”图标选择“剪纸”,“建筑”选择“古亭”。点击任何一个图标可以进入相应界面。为保持界面视觉效果的整齐性,“设置”图标位于界面底端且居中,其余八个图标界面左右两侧对齐排列。

诗词界面设计(图5)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首页”“发现”“我的”,图标位于界面下方。界面视觉设计以浅色、黄色为主。

“首页”板块分为三个部分。界面上方设置左右滚动条,内容为当前较火的诗词节目推荐,如《经典咏流传》《为你读诗》等,用有时代价值的创新节目引发用户的共鸣,体现传统文化的时代性。点击图片可以观看最新节目。中间部分为诗词索引,按照朝代、作者、类型、诗集等搜索,如点击“作者”,就能进入按照作者进行索引的界面。屏幕下方是“今日荐诗”,每天推荐一首诗。

“发现”板块的主题是“觅知音”,可以分享自己对诗词的见解,也可以选取有价值诉求、能与当今社会对接的诗词,通过语言和符号相结合的方式,上传自己的创作,抒发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启示他人。通过点击查看他人评论、点赞或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在互相交流中学习新的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用户置身于此,如同一场时空穿越,借昨日之诗抒今日之情,古今贯通,源远流长。

“我的”板块是用户个人中心,主要查看个人动态和收藏,以及管理粉丝和关注。

按照同样的设计思路,在APP中还设计了字画、服饰、戏曲、建筑、传统节日、工艺美术界面。在界面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形、布局等,都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置,很好地呈现APP的主题和内容。

4 结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几千年来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如今这个繁华浮躁的时代,加上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其内涵逐渐弱化,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淡薄。如果不能真正地传承和发展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会逐渐沉寂。当前手机APP逐渐变成人们身体外的一个“器官”,这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3]。大学生是我国的希望和未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类APP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帮助大学生构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观念,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艳敏.浅谈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探索,2014(6):30-31.

[2]张红艳.首要教学原理下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APP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4):50-51.

[3]刘靓,赖守亮.“互联网+”视阈下的漆器APP界面与架构设计研究[D].工业设计,2017(10):100-101.

[4]周塘沂,李馨,魏营.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20):89-90,108.

[5]马玉慧,赵乐,李南南,等.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64-7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