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07

董杰

摘要 基于活动理论,将课堂交往分解为师生交往行为,以“爱课网”免费开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为研究样本,对授课过程中师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交往的特点,并为构建有效课堂交往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精品视频公开课;课堂交往;活动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54—02

1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发布信息的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学习,为学生营造了全新的学习环境。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形式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等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也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课堂交往是课堂教学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有效的课堂交往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形态。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交往,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交往的内涵

交往理论是20世纪国际学术界最具前沿性和交叉性的课题之一。交往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透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课堂交往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指向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进行的信息交流、教学往来的人际互动的活动过程。课堂交往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语言对话,另一种是体态语交流;一般以语言对话为主,以体态语交流为辅。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学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交往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得到丰富和加强。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交往是指在师生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语言及非言语手段进行的交往。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交往行为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各校都改建或新建大量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多媒体教室,从环境构成上看,目前学校的课堂教学环境己发生很大改变。首先,学生的信息来源多样化,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其拥有的信息量在不断增大;其次,多媒体教室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呈现、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认知活动等都会产生影响。教学环境的变化能否带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有效课堂交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研究背景 2011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推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造就一批“名师名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以精品视频公开课为研究对象,对于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交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文所采用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是基于笔者改进的ITIAS(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课堂教学分析法;以“爱课网”免费开放的课程视频为抽样样本,剔除只用黑板板书形式的课程,选取多媒体环境授课的课程进行数据采集。课程样本涵盖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基础科学和农林医药。对抽样的十门课程进行分析,每门课程观察30分钟,每隔三秒钟对师生的行为进行取样,每种课堂行为都按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码号,师生交互行为种类及次数如表1所示。

研究发现的课堂交往现状 根据对抽样课程的分析发现,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授课过程中交往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教师的讲和学生被动地听是课堂中发生次数最多的行为。与传统课堂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使教师在相同的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大增,与此同时,学生的认知负担也在增加。受传统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往往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仍然按照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技能进行授课;师生显性交往行为发生的次数甚少,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

2)与学生直接交往行为的主要形式是教师提问。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以提问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往互动,教师能够对学生所答问题进行恰当评论和鼓励。在以讲授为主的授课过程中,教学能否维持主体性对话、互动状态,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提出有效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建立主体性关系。在样本课程中,发现有些课程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很多情况是主讲教师自问自答,或者候答时间过短,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3)PPT课件翻页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技术行为。教学内容都是预先设定好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是通过操作计算机进行PPT翻页,有的是利用遥控器进行PPT翻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对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组合,操作技术行为较单一。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新的授课形式,这也就决定了目前课堂交往行为的单调性。

4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有效课堂交往策略

根据表1统计可以看出,目前课堂中师生间交往的行为较单一,教師还处于主导地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课堂交往、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信息化投入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保持传统课堂中已有的行之有效的交往行为,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控制和避免信息技术的消极作用,构建有效的显性课堂交往行为。

拓展师生沟通途径,辅助课堂交往 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推荐或发布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不同的师生交流工具,以设问、引导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为课堂交往奠定基础,提高课堂交往的深度和质量。

合理预期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隐性交往行为发生学生在课外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较以往掌握的知识更加丰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做出合理判断,从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引用恰当教学实例等,并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对知识信息进行表达和展示,促进学生隐性交往行为的发生,使所展示的信息快速融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

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注重课件在课堂交往过程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展示信息的主要形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观看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是学生获取课堂视觉信息的主要载体。教师应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中信息的呈现形式,综合运用多媒体元素,通过合理布白、控制节奏等手段,用课件间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课堂隐性交往行为的发生。

5结语

新信息技术产品不断被教育工作者所采纳,并应用于教学领域。同时,新一代学生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这些都正在改变教学环境,构成不同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通过对“爱课网”提供的视频公开课进行抽样分析,发现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师生的课堂交往形式单一,教师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师生主体性关系还有待建立和加强。根据抽样分析的结论,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及师生的特点,给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交往建立的对策,以期为改善和丰富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行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