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课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07

李彪

摘 要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并根据微课程兴起的背景及其与数学学科的优化整合,提出其在数学课程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以期获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微课程;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85-02

1 前言

目前,微课程是广大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的一种数字化资源。它既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微课程模式的引入与运用,不仅带来教育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而且较好地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微课程具有哪些具体特征?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在哪里?如何实际运用于初中数学课程的辅助教学活动?本文试对此做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2 微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数学学科的结合

什么是微课程模式呢?就是以现代微视频技术为有效支撑,以微视频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呈现媒体,并且就一个短小精悍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可移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其基本特点在于:1)内容精彩、形象生动,易于让学习者接受、理解和记忆;2)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只是为了解决某一知识点,或者反映某一教学主题的活动形式;3)短小精悍、利于自学,其主要资源是视频教学片段,长度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为宜,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心态;4)依托网络、灵活便捷,其资源以文本和图片为主,便于网络呈现,学习者可利用电脑或各类手持设备在线观看、查阅,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移动学习。

微课程模式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在于既可运用于课前预习或自主学习,又可对课堂教学模糊知识点进行补充学习,还可运用于学后的复习巩固和错题纠正。一言以蔽之,微课程模式运用于数学教学活动,既相对解放人力,又非常有利于自主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1]。

3 微课程模式具体运用于初中数学课程的辅助教学

数学学科具有“四强”特征:逻辑性强、抽象性强、联系性强、应用性强。对于学生而言,这既是实实在在的挑战,又是无以规避的考验。微课程模式的引入和运用,能够较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与考验。

微课程模式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运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道理同样如此,课前预习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教师激励并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这不仅是把课堂教学窗口实现有效“前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可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让学生通过事先观看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本堂课的知识点,切实做到“提前介入、胸中有数”;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需要,让学生提前观看网络中一些优秀教师上传的相关知识的教学视频,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比如在教学“菱形的性质”前,教师可自行制作微视频,让学生提前了解菱形的性质,并且能够辨别菱形和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要求他们从网络中搜索并观看关于多种方法证明菱形的微视频,并且从比较分析中选择最佳证明方法,从而为课堂教学讨论做好说辞和依据上的充分准备[2]。

微课程模式在课堂主体教学中的运用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始终是各类课程活动体系中的重要形式和主体环节。如何向45分钟求质量要效益,早已成为中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一项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基础成绩、接受能力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光靠听取教师讲解是难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有鉴于此,教师可把例题精讲和重难点内容,如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推导以及模糊知识点、考点等,以微课程的方式予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动静自如的优势功能進行快放、定格、回放,不仅更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而且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层面的学习需要。这就是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效益。

如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函数和几何证明题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抽象性和逻辑性,需要通过追根究底式的讲解才能让学生掌握其中要点。尤其“潜能生”和“学困生”群体,教师课堂精讲后,再借助微课程在问题讲解中将知识点灵活地穿插起来,让他们在更加详细、更为精致和更具形象的情势下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3]。

微课程模式在巩固复习环节中的运用 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课前预习说成是学生“提早参与”的话,那么巩固复习则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反刍”和拾遗补阙。由于微视频技术的各类“门槛”较低,既不具有权威性,又无须多高的制作成本和技术含量,却能够灵活机动地自由选择和个体移动,因而非常有利于促进多元化的巩固复习活动。在这一阶段,数学教师可把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以及由此产生的且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制作成微课程并在课后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空间内开展更进一步的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

再如单元内容教学结束后,教师可突出并强调主题和重难点知识,把一些典型性习题以及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容易犯错和混淆的知识点,分类制作微课程形式适时适量地予以呈现,以便学生抽取自由零碎的时间或挽回补救,或纠偏改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而且在潜移默化与厚积薄发中逐步增强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微课程模式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运用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大贡献。”这既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辟论述,从另一个侧面又深刻地反映了在数学活动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质性的教育教学成果。微视频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极其有力且灵活多元的技术平台支撑。

如教学“多边形拼设地板”时,教师可通过微视频展示正六面体结构的蜂窝以及用瓷砖铺设的大型广场和建筑物等,从寓教于乐中发现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再如教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微视频呈现一幅非常漂亮的风筝图案自左边飞入,再按动画叠放次序演示,把所移动的风筝图案自动缓存地沿着方向移动。短短几分钟,即可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平移移动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决定”的移动特征。

4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运用微课模式,非常有利于优化课程教学环境,构建和谐教学关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无限的活力支撑。这应当引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运用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敏,雷蕾.浅析微课程在辅助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8):134-135.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陈三明,陶燕红,谢嘉雯.基于WEB2.0微型视频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161-16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