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07

郑炜冬++江耿豪

摘 要 分析微信作为移动学习支撑平台的缘由,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构建切实可行的“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型”,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实践表明,“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型”应用效果好。

关键词 移动学习;微信;学习模型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58-03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ZHENG Weidong, JIANG Genghao

Abstract Mobile Learning is a new topic in educational circles. Al-though many related researches can be seen in this area,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not much.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 of WeChat as a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publi-shing resources, proposes a practical learning model, and modes a practical study. The practice shows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WeChat; learning model

1 研究背景和現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6.20亿,约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90.1%[1]。从数字娱乐、生活信息交流,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再到智慧医疗、智慧公交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技术塑造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移动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种新的学习形态——移动学习。

国内学者在移动学习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支撑平台的构建[2-4]、移动学习模式的设计[5-6]、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7]、移动学习者的行为研究[8]、移动学习技术支持等方面[9-10],但是对如何以较低技术门槛实施移动学习方面的研究关注较少。本文选择微信平台作为支撑平台,探索一种基于该平台的切实可行、技术门槛较低的移动学习应用方案。

2 移动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移动学习是一种由学习者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微型化、协作化、个性化学习的学习形态。

特点

1)碎片化:移动学习较传统在线学习的一个突出优势是可以提供具有“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

特点的学习,充分体现了碎片化的学习特点,恰好符合人在移动学习环境中短时注意力集中的原则。

2)微型化:由于移动学习具有碎片化的特点,所以应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割,并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3)协作化:移动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各种形式丰富、自由的信息沟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或困难时,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协作,或通过日益完善的人机交互方式,及时解决问题、排除困难,充分体现了移动学习的协作化。

3 搭建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撑平台

选择微信作为移动学习支撑平台的缘由 在国内各种移动社交平台中,微信是应用范围最广、用户群最大的一个社交平台,几乎每部智能手机用户都是一个微信用户。选择微信平台作为移动学习的支撑平台,可以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入课程学习,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课程学习资源对学习者的黏度。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是微信平台的两个重要功能,可分别用于支撑学习者的两种在线学习方式:

1)利用资源供给方(如教师)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2)在学习论坛参与由学习者或教师发起的主题讨论。微信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功能适用于发布学习资源(如微课、习题等),而微信群功能则更适用于学习论坛的主题讨论。

微信公众号类型的选择 微信公众号有微信服务号和微信订阅号两种形式。微信服务号存在每月最多4条群发消息的限制,不适合作为教学资源的发布平台。微信订阅号每天可群发1条消息,并且新版微信公众平台允许非认证个人订阅号创建自定义菜单。相比之下,微信订阅号更适合作为教学资源的发布平台。

创建基于微信订阅号的教学资源平台的步骤

首先,注册一个面向个人用户的微信订阅号。这样做可以免认证,省去每年300元的认证费用。

然后,创建自定义菜单。根据微信订阅号的约定,订阅号可以创建二级菜单,其中一级菜单最多3项,每个一级菜单下最多可以创建5个二级菜单项。因此,每个微信订阅号最多可以创建15个菜单项。教师要合理划分学习单元,使学习单元总数不超过15个。

最后,创建各学习单元的媒体资源。根据微信公众号的约定,对于未通过认证的公众号,只允许菜单项跳转到公众平台内部发布的资源,不能跳转到公众平台以外的资源。因此,发布媒体资源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把各种教学资源发布在公众平台内部,也就是对应每个单元发布一篇微信文档,在该文档中插入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并进行排版。这种发布方式很方便,但是对于需要以交互的方式获得学生的输入并反馈结果给学生等复杂的教学活动(如在线测验等)则无能为力。如果教师有这种教学需求,那么就需要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Web应用,然后通过第二种方式链接到这个Web应用。

第二种方式是利用每篇微信文档包含的“阅读原文”功能,实现间接地访问公众平台以外的学习资源。具体做法是指定微信文档对应的原文链接,也就是所要跳转到的Web应用的网址,最后在微信文档中进行说明,引导学生点击“阅读原文”。

4 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实施移动教学的过程模型图如图1所示。这个教学活动过程模型覆盖了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具体的教学任务,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学习APP提供全程的教学支撑。

课前环节 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制作与学习单位相关的微课视频(3~5分钟为宜),个别章节可选择与内容相关的移动学习APP(通过应用市场下载),设计课前讨论主题。学生在课前先通过教材、微课、相关学习APP、练习题等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微信群中参与教师设计的讨论主题的讨论,初步掌握新知识。

课堂环节 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教材、微课、相关学习APP等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建学习小组,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负责启发引导和答疑解惑,最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提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同组同学间多种形式的协作,完成教師安排的学习任务。

课后环节 在课后除了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参与学生课后的讨论交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合理安排。学生在课后需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在微信群中参与讨论交流。目前各移动应用市场中与课程学习相关的APP比较丰富,个别章节内容还可通过教师推荐的学习APP进行强化,增强学习效果。

5 应用实践效果

笔者选择所在城市的一所普通中学的语文课进行“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型”的实践研究,根据资源访问数、与学生交谈情况、课程测试成绩和学生课堂表现等,分析“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型”实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效果良好。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微信订阅号中各个教学资源访问频率很高,访问量从几十次到几百次不等。在微信群的讨论交流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很多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型”,学习积极性很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教师表示学生该单元考试的平均成绩与上一届学生对比有所提高(试题不变),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型”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 通过微信公众号观看教师的微课,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可反复学习,对于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选择不看。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相对于课堂统一步调的教师讲授,更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

6 总结

本文以应用范围广泛的移动社交平台微信作为移动学习的支撑平台,提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模型。该模型借助微信订阅号发布微课等学习资源,通过微信群进行学习交流,引进学习APP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将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可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优化,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的发展和教学改革,应用效果好。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2016-04-15].http://www.cnnic.com.cn/.

[2]郭华峰,梅成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移动学习平台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2-84.

[3]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88-95.

[4]孟凡立,陈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0):19-25.

[5]郑旭东,岳婷燕,陈琳.基于社会:认知双连通模式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4(6):108-113.

[6]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90-97.

[7]杨叶,陈琳,董启标.基于Phone Gap的跨平台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

100-107.

[8]王金涛.大学生采纳移动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5(1):49-54.

[9]宋巍.H.264技术在移动学习平台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4(3):87-90.

[10]胡钦太,郑凯,黄昌勤,等.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组织关键技术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5):26-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