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大鹏
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接浅析
◆王大鹏
如何实现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对接,一块很好的试验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正好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无边界性呼应。讨论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接。
互联网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4.051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并且都可以在相应的领域发挥作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路线不动摇?这里当然就要提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也并不完美,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这里只说一点,就是马克思已经在工业时代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现有的组织会被逐步打破,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最终打破了这些组织?现代社会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个体的觉醒以及个体时代的来临,一个人已经可以不必要依靠于一个组织生存,由此带来的是私人意识的觉醒。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提出在未来人类会迈向公有制是不够的,不仅要看到未来,更要让人看到,这种未来的苗头已经在现在出现。
在思想政治课中,内容更新显然并没有实现与时代的同步更新,一些干涩的理论更是使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所以,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大的一个障碍其实是学生的抵触情绪。
其次,在更多的大学生之中,他们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并不能直接变成生产力的理论性学科的学习。学生的抵触情绪并不仅仅是因为内容的不合时宜,而是从内心之中就不愿意接受。当然,笔者认为,内容更新速度过慢是学生谈之无趣的原因。
在教学力量之中,各个大学可以动用的师资力量又有多少呢?其实并不多,有些学校甚至是长期依靠并不十分专业的外聘教师。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外聘教师都不靠谱,而是说外聘教师的流动性与不稳定性太大,无法长期从事相关工作,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师资力量缺失也是中国现在总体教育问题的一个表现,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有这种现象。而即便是师资力量充足的学校,他们的教学状况又是如何?笔者看到的局面是如果不考虑缺勤状况,一个教师在一节课上所教的学生不会低于70人,这几乎是国家规定的班级标准人数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综合治理,大部分时候都是囫囵吞枣。这不是教师不负责任,是因为客观环境的限制,导致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上学习,课后的复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这个步骤需要学生发挥自制力。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监督,很少会有学生坚持下来。而在大学中看到的局面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也从不与学生的辅导员进行联系,既无法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也无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说,这种情况也是一个漏洞。
在互联网时代,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一切组织都在逐渐被打破,中国已经迎来个体的时代,已经出现个体的崛起,中国社会正在变成一个仙人球,任何人都可以作为一个行业的翘楚,从这个仙人球上扎出来,变成一根刺。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思维正在冲击一切过去的思想和经验,让权威的最严、老人的面子以及圣人的教诲变得一钱不值。
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它与人们以往的认知思维有什么不一样呢?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科技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企业家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换句话说,这里的互联网不仅仅指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PC、平板、手机、手表、眼镜、汽车,等等。互联网思维是降低维度,将互联网从以现实为基础的虚拟中拉回现实,反过来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整合与跨界。
那么,互联网思维对人们现实认知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冲击呢?由于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是人们的思维被迫服从这种不确定性,面临的现实世界正在崩溃,甚至包括经济学本身。过去总说分工产生效能,但是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恰恰是分工的模糊化,每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都不再固定。“跨界打劫”成为新的潮流,那些固守一方的思维已经变得一文不值。
那么,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应该继续墨守成规,还是像互联网一样“跨界打劫”,将现代社会带来的思想变化也纳入自己的内容之中呢?而且,就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内核来说,任何互联网企业最注重的是用户体验,而现在的政治教育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十分小,所以,提升用户体验是互联网思维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如何提升学生的用户体验,是下面将要谈到的内容。
互联网技术现在已经进化到3.0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互联网已经将世界拉平,不会再出现一种商品的不同定位问题,而且互联网本身已经跨平台生存,将不同的产业通过互联网这跟链条整合到一起。大数据、云科技已经足以让每个人足不出户就解决自己的日常需求,所以,云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时代已经成熟。
互联网既然从思想上已经逐渐打破人们的认知常规,那么可以从互联网之中吸收到什么,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呢?
将教育对接到互联网之上 现在,网上的教学为数不少,网络课程已经在学校教育之外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形式的网络教育有着先天的一种缺陷:虽然用户购买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对于真正学习与否并没有真实的反馈,学生有可能登录之后就去玩游戏,也有可能根本没有上课,仅仅是购买一个安心。所以,笔者认为,互联网课程应该注重这方面的观察。
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个高效的互联网系统,这个互联网系统需要强大的服务器作为支撑,所以,首先应该在学校范围内设置容量大的服务器。这就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学校应该加强在硬件设施架构上的投入。其次,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服务器架构上建立起有效的官方网络系统,以支持全校学生在同一个时间访问,不至于导致服务器崩溃。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服务器并不够强劲,往往连学校一半的学生同时登录都承受不起。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计算机产品中更为适用,越强劲的服务器,售价也理所当然地越贵,所以资金是这方面的保障。除了学校自身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对学校的相关投入进行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推进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内容的融合 互联网已经打破了很多尝试,在现代社会中,权威的话、老人的教导都会变得一钱不值,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在一个不停变化的世界给人勾勒出一个确定性很强的未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仅仅要将不确定性思维带入人们的思考之中,也要像生物学思维一样,把时间这一尺度放在思维之中。
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为主,不得不说,马克思确有其伟大之处,他在工业时代就已经预言到后工业时代的生活状态。在马克思的书中,虽然口口声声说共产主义很美好,但是在为数不多的马克思的著作中,仅仅《德意志意识形态》通俗易懂地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切组织都被打散,一个人上午耕作,下午狩猎,傍晚捕鱼,晚上写大批判文章。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无法理解,因为分工产生效能是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基本上是颠扑不破的理论,怎么会产生分工的模糊化呢?
但是,现在再回来看看这种局面是不是实现了?一个人每天早上起床,拿起手机发微博的时候,就是时事评论家;上班的时候给别人回复电邮,与人谈判,在每一封电邮之中扮演的角色都不一样,有的时候是主导者,有的时候是受人领导的。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在工业时代尚未结束的时候,就成功地预言了后工业时代的生活状态,他的一切构想就通过一个叫做互联网的技术实现了。只不过他不知道什么叫代码,什么叫计算机。
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所有的组织都在被打破,互联网让当代社会变成一种什么风气呢?用《共产党宣言》中的原话来描述,就是“自由人的自由结合”,曾经马克思预言的所有的组织都会被逐步打破的局面也在一点一点形成,通过O2O以及更多的互联网商业。
在后工业时代,马克思预言的局面已经在逐步实现。这是马克思最伟大的地方,组织体对于人们自由的束缚已经逐步被打破,过去的定律在这个时代已经逐步被打破。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融合互联网思维,跨界“打劫”,融合发展,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永远是紧跟时代的。
充分迎合移动互联网热潮,开发APP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取代了计算机,变成使用频率最高的终端。基本上,所有的服务都有手机应用作为平台,所以,在互联网技术与大学生政治教育结合的过程之中,要着重开发手机APP,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课,让学生也从传统的组织形式之中解放出来。
现在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有两个,一个是Google公司开发的安卓系统,另一个是苹果公司开发的iOS,二者各有千秋。安卓系统在本质上来说,是Linux系统的发行版。Linux系统是开源系统,源代码完全开放,几乎现有的独立发行的系统都是Linux的改进,所以安卓系统一经上市便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由于这种系统开源且免费,因此,开发相应的应用也就十分容易。
iOS属于Unix系统,源代码被视为苹果公司的机密,绝不外泄,以至于现在市面上甚至没有iOS模拟器。而且,如果不对iOS系统进行越狱处理,iOS设备的应用来源以及发布渠道就只有APP Store(苹果官方应用商店)一个。而在APP Store上发布一款应用,不仅需要解决源代码技术上的难题,可以顺利开发苹果应用的人才比其他系统要少,而且要通过苹果公司的审查,但是用户体验一定会比安卓系统要好。
有的人质疑安卓系统的安全性,笔者认为这大可不必担心,现在的很多军用操作系统都是Linux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Linux系统自身的防护不差,甚至在国际空间站的计算机上运行的也是各种各样的Linux系统,根本原因就是Linux系统较Windows系统更为安全可靠。所以,笔者认为不必担心安卓系统的抗病毒能力,开发APP不必过分担心源码泄露导致的虚假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保证数字签名的加密不被破解。
在这个APP之中,学生终端与学校的服务器进行绑定,并且通过IP追踪等相关技术,对每一个学生的账户进行跟踪监督,以确保学生已经学习足够的课时,解决自由式教学中不容易计算平时成绩的缺点。通过不定期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自我学习的学习成果,这些都可以直接计入平时成绩;最后的期末考试,依然通过纸面考试的形式完成,避免学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出现抄袭的情况。
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程度避免了学生因为倦于到教室上课而产生抵触情绪,又可以防止学生没有有效监管而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笔者认为是一个可以试验的教学改革。
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失去精髓,更不能一成不变。尤其是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类的今天,各种思想已经不再不兼容,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通过一代连接技术的链接,不同的思想的结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红利。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思维的碰撞也必定会产生红利,这种红利将遍及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实现双赢的局面。
在互联网技术无孔不入的今天,其实,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代连接技术带来的直接红利,这个红利的直接享有者就是广大的大学生,这是一个嵌入在他们生命里的技术,也是注定改变中国一代人的技术。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当代教育工作的结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抓住这个机遇,中国大学生将迎来一次腾飞。■
[1]商树松.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王香玲.浅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1).
[3]李宏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19).
G641
B
1671-489X(2016)14-0051-03
作者:王大鹏,大连财经学院专职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1166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