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

时间:2024-04-24

刘顺厚 秦元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责任担当。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坚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1.人民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党员干部要站在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考虑问题,要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2.幸福要由人民共享。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所取得的幸福成果,归根结底要由全体人民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3年3月17日,***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幸福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而中国梦则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共同目标。中国梦与为人民谋幸福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最高价值尺度,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支撑。中国梦和为人民谋幸福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为人民谋幸福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等各方面的现实需求,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国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决定了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协调作为内生特点、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共享作为根本目的,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人民幸福实现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不断提升,使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只是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切实优先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使人人都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形成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从而更好满足人民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

3.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为人民谋幸福,就是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得到真正实惠。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等民生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治理,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作为最可信赖、最可依赖的坚强力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共圆我们的“中国梦”。

4.必须用好手中的权力。首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其次,强化权力监督。必须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问题导向,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保证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真空,确保监督取得应有成效。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第三,筑牢权力运行的“制度铁笼”。只有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度,从实际出发科学设计“制度铁笼”,确保“笼条”牢固、有效,彼此衔接配套、环环相扣,防止“牛栏关猫”,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确保制度执行不放空炮、不走过场,才能树牢底线思维、法治思维,从而确保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幸福。

5.必须真抓实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人民谋幸福,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要落实到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行动上。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为人民谋幸福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脚踏实地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继续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真心实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扑下身子抓落实,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用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艳玲 高天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