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金小燕
作者:金小燕,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对口单招计算机教学,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226363)。
多年的高考热,使得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以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为例,每年对口单招班招的学生,都是比高中自费录取线低50~80分的学生。总的来讲,他们学习的基础薄弱,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思考,自我感觉学习困难重重。这一现状给C语言教学带来困难。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学科,C语言是江苏对口单招程序设计必考语言,在专业技能300分和大综合300分中占比较多,约为1/4。C语言牵涉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1]。同时C语言中还涉及很多数学知识,在编程时还要使用英文,对编好的程序还要进行上机调试,学生出现畏难心理。并且笔者所在学校所用教材比较简单,为了满足对口高考的要求,教师还需要对所用教材进行必要补充,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如何调动学习C语言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成教学目标,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学案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学互助等形式来主动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思中学、学中思,是既符合职业教育课改精神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导学案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在充分备课后,为学生精心设计学案,学生在学习中根据“学案”的引领实现自主探索。问题探究是导学案核心,学生是导学案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三维目标”达成是导学案的落脚点。
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方式是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事实上的客观原因又造成了学习的主观被动。如何破解这种局面,突破教学难题呢?在C语言教学中,笔者引入导学案,进行相应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效果。
导学案强调先学后教,学习前置是导学案的特色之一,预习是导学案的首要任务。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教师要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在导学案中要向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目标要具体,要求要明确,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要掌握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要求。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完成预习习题。预习习题一般来自于教材,有的甚至于是教材的原文,有的是对教材的理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一定要认真、独立完成预习习题。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2]。没有预习为依托,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吸收大容量的知识,难免会消化不良[3]。
问题前置是导学案的又一特色。知识问题化是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以问题为线索是导学案要遵循的原则,问题引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通过问题引领可以将书本知识点、重难点转化为探索性小问题,这些问题要有层次性。首先,要适合学生现状,即问题应该设置在“最近发展区”内,同时又高于学生现状,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匹配,即能够满足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水平。其次,问题之间应是有序的、呈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再次,问题间梯度或跨度不宜大,这样既能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知识,又不至于使他们失去积极、持续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自主探索活动不断深入,促成对新知识的逐步生成。
如在学习while语句时,笔者在导学案中给出如下程序:
首先要求学生回答:循环变量的初值是多少?循环条件是什么?循环变量值的变化语句是什么?循环体是什么?画出流程图与框图,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去掉里面的大括号后循环体是什么,运行结果怎么样。设计这些问题是让学生对while语句有一个基本认识,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个简单理解与应用。
其次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i=0是否可行?为什么?如果i=4,程序运行结果是什么?如将i<=2改成i<2,结果又是什么?如果将i<=2改成i>=2,结果又会如何?去掉i++,结果如何?将i++换成i--,结果如何?i++与printf互换,结果又会怎样?学生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理解了while语句中的循环变量、变量初值、循环条件、循环体、循环次数、循环体内循环变量的变化对循环次数的影响,循环体内语句的顺序对循环次数和程序运行结果的影响。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领,使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去看书,由只看书不思考到积极思考,实现由看中学到做中学、再到思中学的转变,从而使学生全方位认识while语句。
不同的人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通过交流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知识获得不同层面的理解信息,知识最本质的属性只有在不同的理解中才能突显出来[4]。实践表明,交流分享别人的想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发展智力的机会[4]。教学中的知识创造从来就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教师与学生在持续对话中进行的集体创造[6]。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心得需要交流,学习的成果需要与他人分享,交流主要反映在学生与自我内心、生与本、师与生、生与生间的交流。交流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的阅读、理解多少,有没有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对学案中的问题如何分析与思考的,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难点;交流着重点在于难点和疑点,教师可以对重点、难点进行提示、引导、分析,通过生本、师生、生生交流最终形成共识,形成对新知识的再构与重建。
如对素数的判断,这个知识点学生较难理解,因为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会出现理解错误,在尝试过程中只要发现一次能整除,就认为是素数。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探索避免的方法,纠正错误认识,让学生从错误中学到知识,并得出几种正确的解决方案:方案一是在尝试过程中如果发现一次不能整除,则作标记,并退出循环,然后根据标记来判断是否是素数;方案二是在尝试过程中若发现一次不能整除,则退出循环,再根据循环变量的值来判断是否是素数;方案三是在尝试过程中如果发现能整除,则继续循环,反之,则中断循环,再根据情况来判断是否为素数。通过交流,学生对素数有了正确全面的理解,掌握了判断素数的方法,积累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在交流中学生产生的闪光点,教师要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产生的错误要及时分析原因,探索避免的方法,要进行正确引导和纠正,让学生从错误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巩固和提高是对“导”与“学”效果的直接检验与反馈;课后拓展也是落实导学案的重要保障。
巩固练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与抽测,拓展提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整理和再运用,只有夯实基础,才会提高。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提高水平。对于课堂检测的题目要注重全面性,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同时还要有层次性和阶梯性,易于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对于拓展延伸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学习排序算法时,笔者在导学案中给出这样的拓展延伸题:对随机产生的20个两位正整数,将其中的奇数按升序顺序输出,偶数按降序顺序输出。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不同层次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方法。如可以先将奇偶数分开放在两个数组中,然后再排序;也可以先整体按升序排序,然后奇数从左向右输出,偶数从右向左输出,当然学生也可以想出其他办法。虽然方法有优劣,但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当然最后,对导学案中所有的编程题都要进行机房调试,达到巩固的目的。在C语言教学中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51.
[3]肖宝根.“活动单导学”在电工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0(12):98-99.
[4]杨伟华.有效交流 提升能力[J].快乐阅读,2011(11):164-165.
[5]张华.试论对话教学的知识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9(3):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