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时间:2024-05-07

黄华

聊城大学2011级在职教育硕士 滕州市东沙河镇中心小学 山东滕州 277511

作者:黄华,滕州市东沙河镇中心小学教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聊城大学研究生在读(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方向为教学教研、教育管理。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直观、鲜明、生动、有趣的特性已逐渐地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好奇心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兴趣难以持久。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使所学知识直观生动、鲜明有趣、图文并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多媒体技术运用恰当,会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高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1 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美国自然科学家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他们认识事物总是以兴趣为依托,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还沉浸在玩耍和游戏活动中,对于识字没有基础和储备,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集中识字阶段,识字任务更加繁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进行识字教学仅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简单机械地让学生读、记、背,一遍一遍地重复,学生学得毫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识字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播放悦耳的声音和色彩鲜明的画面和图片,使识字教学更加有趣,以此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生字“雨”: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是什么场景?(课件展示:下雨场景)

生:下雨啦!

师:同学们,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关于雨的文章和诗词都非常得多。雨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雨这一自然现象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Flash动画)古人就是用像天上落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就逐渐把这个字变成了今天的形状(出示Flash动画“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看看它们是怎样变化来的。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生动形象、趣味化了。它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对字的音、形、义有所了解,并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鲜明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1 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展现课文原貌,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节选得比较抽象,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写作目的有较大的困难。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让学生漫无目的多读,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理解的仍然较肤浅。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场景等形式,再现课文原貌,往往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只有通过有目的的朗读,才能够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感悟文章的意景美。配乐朗读的水平要高于一般教师的朗读水平很多,对于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读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较高水准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默读、齐读、自由读、领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走进文本中去感受、去体悟、去琢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课件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樟树的外形特点、可贵之处及对伟人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在本课教学中,笔者不仅注意了课型的特点,也注意到文本材料的特点,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通过有目的的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樟树的外形特点、可贵之处及对宋庆龄的还念之情,渗透人文教育。

2.2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鲜明、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阅读

多媒体技术使常规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东西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可以较直观地看到文中所描述的一些景象,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可以利用课件,观看相关的图片和录像资料来感受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这种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深深的怀念之情。通过课件展示粗壮、稠密、蓬蓬勃勃”等词语,引导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以赞美热爱的语气来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樟树的勃勃生气。通过展示“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等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在弄懂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古诗《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江南绮丽的春天景色,也慨叹了南朝的覆灭。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以用4幅场景:第一幅是绿草红花、莺歌燕舞的江南春景图;第二幅是水村山郭、酒旗招风的生机勃勃的画面;第三幅是古代的佛寺的情景图;第四幅是破旧的佛寺楼台在烟雨中时隐时现的情景图。学生通过欣赏这四幅情景图,再加上听音乐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进而使学生明白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这样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不断增强。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关键在于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在运用中探索和发现,在运用中提升和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对信息进行重组和变换,既能丰富学生的信息量,还能加强新旧信息间的内部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提升。教师可以根据所学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去查找需要的资源,归类整理,获取新的知识。将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的资源和所学的相关文章相结合,运用到课堂中,也使课堂变得生动、开放,进而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

如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学完诗文后,可由学生从网上自选一首送别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去制作课件,到班级进行展示交流。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古诗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丰富和增强了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升了学生的朗读、知识整合运用等各种能力,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要语文教师能够精心收集资料,创造性地进行改造,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丰富表现形式,使之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实效。

[1]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7-6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