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驾驭课堂 化荆棘于无形

时间:2024-05-07

陈亚飞

驾驭课堂 化荆棘于无形

陈亚飞

课堂问题的行为表现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也很多,需要教师对症下药,驾驭好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行为;课堂管理;心理辅导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最令人头痛、最怕发生的事情,就是在课堂上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如瞎起哄,交头接耳,手机突然响起等,这往往会令人措手不及,严重影响课堂的秩序。如何对这些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笔者要谈的怎样做到驾驭课堂,化荆棘于无形。

1 所谓的课堂问题行为具体是指什么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它又分为两类,一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二是内向性问题行为。

1.1 外向性问题行为

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

1.2 内向性问题行为

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

2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因素

一方面是挫折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例如,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班集体和老师的认可,往往会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另一方面是个性心理差异。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另外,生理上的不健康、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这些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使他不能专心听讲,在课堂上出现一些问题。

2.2 教师因素

1)教学不当。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2)管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做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其实,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2.3 环境的影响

校外、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在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此外,教室墙壁和家具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

3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3.1 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学生,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他们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笔者在数学课上要求学生先预习,然后将课本合上,抬头认真听讲,下课时将本节课的疑点及老师讲课中的优缺点以纸条的形式传给老师。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3.2 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1)认真监控,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而采取什么措施则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课外书或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

3)灵活运用奖惩手段,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

3.3 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宣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3.4 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从这一点看,心理辅导是从内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为矫正那样完全以改变外部行为表现为目标,因而比较适合于调整较为复杂的问题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建立起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素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往,以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接受了多样的教育,他们的思想千奇百态,他们的行为千变万化,因而课堂问题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了解了它的内容,它产生的原因,它的管理策略,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化荆棘为无形,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019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电子职业中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