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正兴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徐正兴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素质教育最基础、最核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学习、获得生活本领的重要途径。中学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中学生对所读的书印象最深刻,书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甚至可以决定他们将来的事业和发展方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出时间从书籍的阅读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人生的养料。
中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学生接触一些有意义的内容材料(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地读完,教师可与其交流某些片段,切不可用疑难问题将其吓退;也可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交流。在自己的阅读行为得到肯定后,学生就会有成就感,读书兴趣就产生并得以提升。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学生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要坚持天天阅读,一天也不停,固定时间,雷打不动;而且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按年级不同适当提出要求。教师要经常检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鼓励。
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就会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2.1 朗读、背诵法
听一个人朗读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对文章的理解、领会的程度。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说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师还要在语文课上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指导课外阅读中多多朗读,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背诵法是指定一些篇目去背诵,识记、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一种阅读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书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的有关规律,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2.2 读写法
读写法就是选定喜爱的一篇或一段优美的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的一种阅读方法。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如果有层次、句式、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要分析原因。然后再读、再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写不如原文的地方。这样阅读,可以比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直接帮助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比泛泛地读、机械地背。收效要胜过几倍。
2.3 抓住文眼精读法
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带起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全文的中心,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陶冶,艺术上得到鉴赏。
2.4 不求甚解速读法
对于应该泛读的一些书就应采取“不求甚解速读法”,就是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注意分门别类粘贴,最好在本子前面加上目录、封面,作为资料库,做到广泛博览,开阔视野,为专攻某项知识学问打下雄厚的基础。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把握速读这一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2.5 编写提纲法
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
由于中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选择读物时不知好坏,存在盲目性,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首先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其次是选择符合中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再次是选择符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激发兴趣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要使学生学会把自己头脑中零散的、无系统化的知识组织起来成为有系统的知识结构。第一是知识的系统化,第二是认识的系统化。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必须加以培养。阅读是积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感悟人生。培养阅读能力,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037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