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刘圣华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刘圣华
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则是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优化课堂结构,使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首先,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具体列举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内容,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使学生走向社会和进一步参加生产所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品质,它们甚至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更一般的重要性。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与知识、技能、能力等认知领域的目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互为因果,能互相促进。学习的动机决定了学生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意义何在。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挖掘内在的潜能,锲而不舍地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只要培养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既有意义,又有乐趣,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样,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促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性,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3.1 用趣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兴趣是创造的入门,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必须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以吸引学生喜爱数学,自觉学习数学。比如在学习方程的概念时,笔者提供别开生面的引入,饶有兴趣的内容和神秘的解答,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诱惑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他们热切地希望能像老师那样轻松地解答这样的问题。这时,教师把握时机,因势利导,便使学生带着愉快和求知的心境很快地进入“角色”。再如,可以让学生从报刊、电视广播、计算机数据库等许多方面寻找素材,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素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满足学生了解世界的好奇心,以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2 用困难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知识的教学都是“螺旋上升式”的多层次反复地学习,以延续旧知识的新发展,这就要求学生有坚韧性。教师应教育学生必须具有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反之,学习中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就表现出缺乏毅力的品质。有的成功就自满,有的失败就灰心,有的出现“冷热病”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表现,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师可通过科学家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不回避困难,敢于面对挫折,勇于拼搏才能求得真知。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挫折过程,让学生看看自己最初的设想是怎样碰壁的,思路卡在哪儿,然后师生一起调整解题方案,理顺思路,寻找正确的对策。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3.3 用行为养成学生的态度和习惯
数学容不得丝毫弄虚作假,一切结论都必须有根有据,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和检验。严格的逻辑性是数学一个显著特点,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发挥这个特点,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例题习题中的数据比较大(或比较小),特别是涉及角度的数据时,都到了度、分、秒,计算起来比较麻烦,结果也不是整数。部分学生就要求教师把数据改得简单一点,好算一点。笔者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这些数据体现了真实物体的真实属性,我们不能为了计算简便而随意改变事物的本来面目,应尊重事实。如果你养成了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对你的一生都有很大的益处,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一位科学家呢。”
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借以了解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重大作用。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将会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040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南村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