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崔亦长
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崔亦长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传统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相比,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专题式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备,历史课程本身更具开放性,更加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些新特点要求广大历史教师与时俱进,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新的突破。因此,历史教学应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坚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由于现在实行新教改和新课程,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新教材,因此,像过去那样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显然是不够的。新教材的编排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的,不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教材对一些历史知识进行压缩,没有对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或来龙去脉作出概括性说明,没有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作出明确的解释,加深了学生学、教师教的难度。因此,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搜集材料补充内容。假如要做到面面俱到,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课本内容的教学是根本不可能的,更谈不上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只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大胆取舍,突出重点、难点,补充与课本有关的课外材料,才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传统教学实行“满堂灌”,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现在,新课标的理念对历史教学提出新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图片、史料、视频等材料,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尝试,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在发生社会新闻以及大家极为关注的热点、焦点。教师应从当今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中捕捉与历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象、情境或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的世界,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历史的借鉴功能和育人功能。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现实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它们引进课堂。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把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在课堂上学生能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现实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今的世界,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
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教师理念的更新是教师参与新课改的关键。高中历史教师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需在理念上实现3个转变:一是由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二是由历史的权威和“独裁者”转变为历史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双边和谐互动,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三是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真正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理念,才能赋予传统的讲授法以新的生机。
教学内容要有条理性。条理性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要系统、有组织、有条理。讲授的组织条理性对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技能至关重要。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改革以往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习题。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历史学科能力。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066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