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中实施创新教育

时间:2024-05-07

徐常艳

1 营造民主气氛,激发创新欲望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知识体系科学、严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些内容都是从“大处”着眼、从宏观把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密切,涉及学生具体生活的内容比较少,空洞说教的内容比较多。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于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成年人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更何况是生活体验较少的学生。因此,思想政治课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也就不足为怪了。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

笔者在教学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担心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不懂或怕答错,上课总是提心吊胆,导致整节课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死气沉沉,没有生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的设问注重由浅入深,叫谁回答,因题而异。一般题浅易答的叫低层生,题深难答的叫高才生。当被叫的学生对问题回答不上来时,允许其向周围的同学求助,为其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会认为教师是通情达理的,不必为“答”而顾虑重重,因而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笔者细心、耐心地说服,不打棍子,并给予辩证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

为了营造民主氛围,笔者在教学中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政治教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从中采纳大量的建设性的意见,并运用到教学之中,这样就无形中缩小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民主气氛,使那些经常捣乱的差生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有时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尖子生还强。通过对课堂民主氛围的有意识培养,激发了学生创新欲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科学处理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教材实际上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剧本”,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对于这些,由于教师以及每个学生的经历、体验和解读方式不同,从而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也就有可能不同。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朱作仁教授曾说过:“教法和学法要并驾齐驱。”“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这是自古到今被实践证明的千真万确的真理。教得好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科学处理教材,巧妙设计教学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得好,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和意义为旨归的特殊生活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学生不断超越和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从而创造一种更为完满的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一般有3种层次和水平:一是主动接受,二是自主发现,三是意义创造。其中,自主发现和意义创造层次的学习具有生成的特征,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目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是凭借,“教学”是手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不需要教”是目的。在课堂上,要探索和构建创新学习的模式,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进行不断的反思、实践,探索和构建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教学模式。

3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质疑,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创新和质疑是分不开的,敢于和善于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要有思考价值。其标准应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4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大胆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在高中阶段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

4.1 组织参观访问

通过参观访问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实际,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与经验;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见闻,增长知识,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4.2 组织社会调查

通过社会调查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用事实材料验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除了运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这两种主要形式之外,还结合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各类时政讲座等形式,使理论联系实践。学生通过运用理论知识于实际,既可以检验所获得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丰富直接经验,使认识进一步深化,又可以将获得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在参与实践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