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5年境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评述

时间:2024-04-24

沈雁昕

2013年,***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28日,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的规划正式出台。从规划正式出台至今,围绕中国推进亚投行的建立、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等重要发展节点,境外媒体对“一带一路”作出了诸多解读,他们对诸如中国力推“一带一路”的真正意图、谁将成为“一带一路”的真正受益者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立见解,其中,关于“一带一路”的影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聚焦点。

一、境外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积极评述

整体而言,2015年境外对中国所力推的“一带一路”战略持积极态度,这类评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一带一路”是一条走向和平之路。

持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前民主党参议员麦克·格莱弗尔。2015年9月,他在联合国将“一带一路”计划称作拯救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唯一方案”。 他说:“中国的‘丝绸之路与军事无关。这个‘丝绸之路旨在把亚洲和欧洲从经济上连接起来。铁路系统和公路直达阿拉伯和伊朗,当你看到这一计划,简直让你难以置信!”他认为这一计划“当然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他们产能过剩,但中国没有任何称霸企图,而且从中让他“看到了解决美国问题的方案,因为,美国的领导地位正在失效,世界正缓慢地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领导虽不完美,但眼下我认为他们的方案是通过经济利益能够融合世界的唯一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一条走向和平之路”。他痛斥美国以称霸世界为目标的失败的外交政策,他告诉记者:“别担心美国会跟中国起冲突,继续做你们的事,***的方案将成为一个新的自由星球的支柱”。他还说:“世界联邦是人类治理的最终答案。现在没有这样的领导者,但我还是很乐观,因为我看到了‘一带一路,这就是重大步骤。”他说:“如果我们能把精力集中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上,一旦达到这一目标,世界上的暴力就会平息。而中国的计划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2.“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此,境外媒体大抵表示赞同。波兰外交部长格热戈日·谢蒂纳2015年6月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为亚洲文明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它不仅意在强化中国与亚洲地区的社会联系,同时也为增进欧亚之间的相互了解发挥建设性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发展欧亚战略关系的新载体。”

关于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中巴问题专家安德鲁·斯茂2015年出版了《中巴轴线》一书。他说,这条经济走廊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中巴经济走廊被中国形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旗舰工程。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外交政策的招牌,这条走廊将把中国内陆同欧洲市场及中东能源供给连接起来。BBC南亚部的巴基斯坦记者拉法格特·阿里表示,巴基斯坦非常欢迎“一带一路”,特别是中国的投资将帮助解决长期困扰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能源短缺问题。

关于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传统基金会的南亚问题专家科蒂斯认为:“印度当然希望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增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这次莫迪访问中国是一次机会。我认为很有意义的是,莫迪总理的中国之行是从西安开始的。西安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似乎是印度在呼应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

3.“一带一路”将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从全球治理的高度论述“一带一路”对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作用。2015年6月26日,他在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中国在全球治理上进步非常快,“一带一路”计划不仅仅属于中国,目前已逐步成为全球性计划。“一带一路”将影响世界40%的人口,不仅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同时要把很多其他中间地带的国家,像中亚国家纳入其中。这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使中国在金融、经济、政治行动当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中国的责任度将是今后世界发展的关键。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拉吉夫·兰詹·查图维迪说:“这一计划旨在抓住机会使亚洲转型,并为中国开拓战略空间。”

关于老挝和中国商定修建总投资70亿美元的高速铁路项目,新南威尔士大学防务分析师卡尔·塞耶说,这项投资标志着中国影响力的进一步延伸,尤其是在东盟国家,如泰国、缅甸和柬埔寨等国。他说:“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增加, 它的政治影响力也在增加。”

关于亚投行,台湾《自由时报》社论说,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欧亚战略布局的一环,并说筹设亚投行兼有政经外交战略目标。前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韩磊认为:“美国政府讨论过有关亚投行的问题,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应该成为一家高质量的机构并且以高标准来运作。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看到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虽然中国方面对于亚投行的投入,可能有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的考虑。”

二、境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影响的若干认识上的疑惑

当前,境外对“一带一路”影响的认识也并非没有疑惑,有人就倾向于将之看作一种新的挑战,还有人认为要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证和考量。

1.“一带一路”是否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的这个项目将对该地区包括区域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发展在内的经济构架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反过来也会对中国、美国和其他大国产生战略性的影响。”因而,有人认为其目的是加强北京在全球的影响力,并将“一带一路”比作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对此,一些国家也是颇有疑惧的。新加坡国防研究所的中国项目负责人李明江表示:“东盟国家认为,‘丝绸之路项目将大大增加中国的影响力。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对这个问题存有疑虑。”一些俄罗斯媒体也谈到了“一带一路”计划与莫斯科的欧亚计划相冲突。甚至有人认为,在对中亚国家施加影响力方面,“一带一路”将推动中国取代俄罗斯。这个项目在斯里兰卡也有反对的声音。该国举行大选期间,中国支持的项目在斯里兰卡国内所存在的腐败问题曾引起激烈辩论。科伦坡的新政府停止了其中一个港口城市建设的项目。

2.“一带一路”是否在与美国展开全面竞争?

2015年,在“一带一路”发展的一些重要节点上,几乎都会涉及是否正在与美国展开全面竞争的问题。VOA(美国之音)卫视在2015年5月28日的“第二小时节目”中曾经指出:“美中之间除了军事上的紧张,在经贸上也早已展开竞争,除了TPP、东盟、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际经贸组织的竞逐,美中也在汇率、钢铁、新能源产业等领域有诸多摩擦。近年来美国司法部门起诉多起中国间谍以及黑客的案子,彰显出两国在高科技上的角力。”

关于“一带一路”对拉丁美洲地区的影响,达图姆分析研究机构分析员拉斐尔·希梅诺说:“从地缘政治角度讲,拉丁美洲是一个多元地区。那里有支持同中国加强关系的国家,这些国家可以挑战或者抵消美国的影响。不过,拉美同时也有美国的坚强盟国,他们有的对发展同中国关系没有兴趣,有的则由于美国不大愿意,因而不会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关于亚投行,华盛顿邮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即便为了维持区域和平稳定,美国的确有抗衡中国的必要,但美国却不能不与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保持合作,在这方面,华盛顿频频失误。据俄罗斯东方新观察网报道,分析人士开始讨论亚投行会威胁现有经济秩序,报道称,北京和莫斯科正在靠拢。俄罗斯认为参与中国的项目有切实的好处。对莫斯科而言,地缘政治考量也同样重要,即通过加强与中国在中亚和高加索的合作来抗衡西方。

关于“一带一路”对美国重返亚太政策的影响,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迈克尔·格林说,好的消息是目前美国在亚洲有许多盟国,美国军事力量仍然无人能比,另外中国领导层仍然认为美中关系良好发展有利于中国;但坏消息是,中国正在发展反介入和区域阻绝能力,这将使得美国在以日本和关岛为中心的第一岛链内的行动更为困难。

三、境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评论的整体特点及启示

首先,总体来看,2015年境外媒体对“一带一路”战略评述的出发点是客观的,好评多于质疑,这是主流。究其原因,“一带一路”建设,从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此,许多国家的政要、媒体和专业人士也都能大体形成共识,各国也都在从各自利益出发认真地考量“一带一路”战略。

其次,以往每逢中国新政出台,境外媒体都会大量涌现出以冷战思维主导的评论,“民主”“宪政”“专制”“执政合法性”等标签四处张贴,肆意泛滥,而对于“一带一路”,这类责难虽偶有看到,但已远非主流。这是近几年来较不多见的一个现象。

第三,境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质疑,有些出自各国的国家利益,有些出于各自理解层面,因此,加强国际间各个层级的交流十分必要。《金融时报》言论版发表中国问题专家麦格纳斯对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解读,作者就提出,中国必须证明这个宏大的蓝图作为金融外交的核心之一,并非哗众取宠的空谈;要证明这个计划及亚投行等辅助机构能够令地缘经济、地缘政治改观,就不能光纸上谈兵。由此可见,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要达到深入,形成共识,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因此,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包括政府之间、民间以及学术界等交流,是当务之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狄英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