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时间:2024-04-24

严春红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继续加强以德治国就犹如轮之辐辋,翼之骨羽,缺一不为。法律的刚性与道德的柔性相辅相成,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一、法律体现的是底线道德,法律不能自动生成,法治不能自动发挥作用,立法、执法、守法整个过程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

必须加强执法、司法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执法和司法队伍是依法治国的现实诠释者,只有坚持不断地开展对执法、司法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保证他们成为自身硬、敢碰硬、扭转社会风气、维护法律尊严的卫士。“打铁必须自身硬”,执法和司法人员不但要有铁的纪律,还要有铁的意志,不但执法有力、司法有度,还要品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生动鲜活地诠释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理念。执法和司法队伍只有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执法中看到公平正义,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充分体现依法治国的刚性,才能有效激发社会正能量,在社会上吹起高尚道德之阵阵清风,吹走萦绕人们心头的道德雾霾,重拾道德升势,重建道德高地,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道德环境。

必须加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是一块硬骨头,改革的艰难对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继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勇涉险滩不退缩,甘涉险滩不后悔。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这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天赐的爵位,社会的官职是人授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自己的品德之后,社会的爵位也就会随着得到。现在有些人,修养自己的品德只是作为幌子,目的是获得人授予的爵位,在得到爵位后,也就不要道德品质了,这是极端错误的,其结果一定是毁掉自己的一生。

必须加强全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既是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教育以塑造知法守法的“法律人”为目标,思想道德教育以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为目标。要让孩子们“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要让青年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要让工人“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要让干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领群众”……这些都需要道德教育。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高尚道德的光辉总是闪耀在法律之上。法治社会仅是一个良序社会,而德治社会才是一个幸福社会。在法律调节不到的领域,道德良心起着关键作用。德彰法弱则民惘,法彰德弱则民离。法治助力德治,德治完善法治。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先进道德的引领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2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第3条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包括:“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等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严格遵守党章,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先进道德本色,铸就了光辉的中国革命道德。无论是哪个时期,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讲理想,讲纪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冲锋在第一线,时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先进道德,尤其在面临危险时,“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军令如山,将士用命”。目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共产党人依然会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社会道德的中流砥柱。他们将会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先进道德,用先进的道德行为感召世人,引领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向上攀升。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进并行,可以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内置的道德病

西方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产生了诸多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世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突出表现为对人性的误导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方面,现代制度建设的基本理据是由自由主义提供的。自由主义标举自由与人权,允诺“给个人以最大自由”。个人自由的界限就是他人的自由,即只要你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怎么都行!西方现代性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给对方设定“自由”,主张“己所欲,施与人”,这是一种“我自由”而非“彼自由”的虚假自由。另一方面,“资本的逻辑”将科学技术看作一种牟利工具,肆意地使用科学技术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而且很多破坏是不可修复、不可逆的,严重偏离了为人类谋福祉的美好愿望。加强以德治国可以让每一个人从良知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西方现代化的这些道德病。另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方曾经非常质疑,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不是一回事,社会主义要求“利他”,市场经济要求“利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的良好运转,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成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市场经济以崭新的形式。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的领导,归功于人民的辛勤劳动,更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到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身先示范,对人民进行的坚持不断的思想道德教育: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严守纪律、服从组织、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严于律己、保持节操……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法并行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道德在心、法律至上”的原则。宪法是国之重器,党章乃党之重器。依宪治国,以章治党是法治和德治的出发点。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党章鲜明,省察自纠。法不阿贵,章不阿贵,不论谁,只要违反了法律,弱化了党章要求,必严惩不贷。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前,法治与德治的辐辋关系、骨羽关系深刻体现于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870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只有勇做先进道德的中流砥柱,身先士卒,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位公民知法守法、懂法敬法,才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的实现。守法有责,彰德有责,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考验着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能否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知法守法、懂法敬法,把行为匡正于法律之中,崇德向善,求真向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870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共同向人民作答的历史考卷。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责任编辑:李艳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