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葛美峰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意向。它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指令。教师的指令只有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消化并得到认可后,才能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因此,为适应课改要求,化学教学应以人文精神为主导。
在化学教学中,为体现人文精神,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吸引和组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学习和使用化学,完成学习任务。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教学偏重概念与知识的落实,而往往忽视了联系实际。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专门设置“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教师平日关注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生活资料,留心从网络、书刊、报纸等处收集化学与生活科技发展的相关信息,再渗透到教学中,化学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兴趣就会高涨。如硝酸可以帮助识别真金与黄铜,因为真金不与硝酸反应;菠菜吃起来有涩味,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草酸,与人体内的钙质起合成草酸钙,所以吃前应用开水烫一下,可除去部分草酸;伪劣的美白产品含有大量的铅,经常涂抹会与皮肤表面的含硫化合物生成黑色的硫化铅,留下难看的斑点;在锅底表面涂上一层四氟乙烯,利用它的非黏性就制成了不粘锅等。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化学在促进人在健康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会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知道或提早知道别人所不知的,无形中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会愈来愈强烈。
观察异常现象,走进探索过程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为有更多的时间讲题目,化学实验其论证性成分多于探索性,使得演示实验平淡无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教师应大胆创新改变演示实验程序,使演示实验学生化,多提供探索性问题,注重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如铜和浓硫酸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常出现以下异常现象:反应后的试管内有大量灰白色沉淀,静置后溶液呈现淡淡的蓝色。为了弄清灰白色沉淀成分及其产生原因,可以进一步进行如下化学实验探索:称取一定质量的铜与足量浓硫酸共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烘干氢氧化铜沉淀并灼烧,称量,数据处理。经过实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灰白色沉淀物并非杂质,主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铜,产生原因是由于硫酸铜浓度过高,含水量太少,铜片纯度较高。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探讨课题:如何选取合适的硫酸才能避免白色沉淀物生成?评价铜片与浓硫酸演示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如何重新设计铜片与浓硫酸实验,做到反应可控制进行,同时避免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实施开放式教学,拓展思维时空
长期以来的封闭式教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为课堂上真正体会新课标精神,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势必要打破框框,实施开放式教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开放性问题展现给学生;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扩充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它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被人类发现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搜索到的故事进行交流,并且互相补充。这样学生不知不觉的就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因为故事中会提及门捷列夫是根据何种规律发现并组织成元素周期表的,还会提及到其他科学家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的补充。这样既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主体性课堂的氛围与开端,又让学生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因为书中所讲的一些规律已经被他们在搜索故事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能给他们一种收获感。学生积极的情感是一节好的主体性课堂的开始。此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化学课件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设置形式多样的板书。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节省单调乏味的教师板书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优化化学教学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方式,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刘桥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