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改革开放三十年南通市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发展回顾

时间:2024-05-07

曹惠芳

2008年迎来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里,国家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和着经济建设的巨大回响,从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擂响进军教育现代化的隆隆战鼓,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到追求高品位的办学质量,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期间,南通的教育事业犹如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内蕴巨大活力,外显独特亮色。而教育技术装备作为学校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在奔涌向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开放,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在摸索中正式起步

改革开放初期,南通市还没有专门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的机构。由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原国家教委于上世纪70年代末设立了生产供应管理局(后更名为条件装备司),该局负责制定教学仪器、器材、设备各类产品的技术标准,指导全国教学仪器生产供应和实验室的管理。在这期间,各省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加大投入,不断加强装备机构建设,从1978年开始,省级该机构基本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南通市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名称为教育设备供应站,其工作职责范围也相对单一,只负责学校基建建设、校舍管理和普通木制品设备的供应。1983年地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合并时,成立了教学仪器供应站,主要负责全市教学仪器采购、供应、运输、调拨等。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利用专项仪器经费,调动市、县、乡三级的积极性,全市在解决农村学校“一无两有”后,经过7年的努力,建成了以乡镇中心初中为阵地的乡镇农村初中实验中心。农村初中实验中心的建成,是南通市普教事业中继解决“一无两有”以后,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的重大成果。其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普通教育质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改变了广大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落后面貌。而教学仪器站与设备供应站作为当时南通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也在期间履行着其应承担的职责。

进入90年代,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在“八五”规划中明文指出:“要积极开展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普及实验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当时的市教育局党组和局长室审时度势,于1992年将原市教育设备供应站和原市教学仪器供应站合并,组建成立南通市教育技术装备站,专项负责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装备站成立之初,面临的是教育技术装备零乱无章的局面。各地虽然于1989年底全部建起了实验中心,但建设标准低,仪器陈旧,设施简陋;学校图书馆(室)藏书品种单一,数量有限;大多数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音乐室、美术室和体育器材室。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仅有的设备利用率也不高。在这期间,原国家教委对现行教材重新修订,在1985年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基础上,于1993年重新颁布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劳技、卫生、图书和文科等所有学科的仪器、器材、设备的配备目录,提高了配备标准。南通市的中小学教育装备水平与标准差距明显。

面对这种情况,装备站决定为全市的教育技术装备“换肤切脉”“输氧造血”。“八五”初期,着手开展对乡镇实验中心评估挂牌。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装备站制订了详尽的评估细则和标准,对实验中心的建管用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建设标准化。房屋建筑及设施按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建设;内部设施分布须符合《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的规定;实验室桌凳的数量、规格、仪器器材配备须符合省教委的规定。

管理规范化。统一制定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实验规则》;建立了实验室技术资料档案、管理资料档案,实验教学档案等;对仪器放置提出分类合理、排列整齐、取用方便的统一要求;实验中心要窗明几净、卫生整洁、美观优雅。

使用正常化。要求开足开全理化生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制订实验教学计划,落实实验经费,鼓励自制教具。

通过评估,在全市树立了实验室建管用典型,使大家看到了样子,找到了路子。评估每两年开展一次,不搞终身制。充满竞争气息的评估机制犹如一颗“活性原子”,激起满池碧波。全市的实验中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巨大作用。1993年,“全国初中理科实验教学考核现场研讨会”在南通市召开,会上,南通市的“抓实验操作考核并以持之以恒,不断完善的精神,逐步形成规范制度,以此推动实验教学普及”的成功经验,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七五”至“八五”的10年时间里,南通市农村实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实验教学的普及成为支撑改革开放初期南通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石之一,教育技术装备也迎来了事业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探索创新,走出适合南通教育的装备事业发展道路

如果说装备站的成立吹响了南通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号角,那么,“九五”期间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则步入了稳步推进、规范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国家和省教委相继制定出台了许多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普通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规定》《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验现代化校舍和装备条件建设标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等,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同时,南通市也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南通教育的装备工作之路。

以普及实验教学为契机,促进实验室的巩固和发展

“九五”期间,南通市各县(市区)对农村初中布局实施调整战略,以适应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为此,在迎接省“普实”验收的同时,南通市从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要面向21世纪教育的高度,从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来构建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新框架,提出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实施“2+1”“Ⅱ改Ⅰ”,即由原来的理化两室增加至理化生各一室,仪器配备由原来的Ⅱ类(4人一组)升至Ⅰ类(2人一组)。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校新建扩建实验楼,南通市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开始了它发展的新阶段。

如果没有懂行的实验人员队伍,那些窗明几净的实验室和先进的实验设施只是摆设而已。从“九五”开始,南通市多次举办了实验教学人员操作比赛,实验教学研讨和论文评选,实验管理人员业务培训,自制教具观摩和评选等活动,为实验教学人员提供了汲取“营养”的场所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铸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努力朝着实验教学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的目标迈进。

以发展计算机教育为突破口,推动中小学微机室的建设

实施和发展计算机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一个项目,计算机在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早在1996年,南通市财政局、物价局、教委联合发文,推出征收计算机上机费的政策,有力推动了计算机的配备和教学工作。开展计算机教育难度最大的地方是农村初中和小学,因为这类学校经费紧,计算机教师也难以落实。但是,南通市各县(市)区敢于攻克工作中的难关,正确处理计算机装备过程中重点与一般、城镇与农村、中学与小学的关系,在经费投入上建立调节、激励机制,下大力气调动农村学校的积极性,使农村初中和小学的计算机配备在“九五”时期就有了很宽的覆盖面。

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为动力,加快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建设

“九五”期间,南通市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任务概括为“六句话”,即:1)巩固提高“老三室”;2)不断强化“小三室”;3)积极创建“新三室”;4)“三机一幕”进教室;5)继续建好图书室;6)努力发展劳技室。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南通市注意遵循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校不搞“一刀切”,将六句话的任务分解成易于操作的9个项目,使各地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掌握进度。建立激励机制,对各县(市)区装备室的工作制定了评定细则,每年年底组织评定,其结果与装备专项经费的分配及年度奖励挂钩。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各地装备部门的工作热情,使南通市教育装备工作出现了蓬勃向上、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

以推进教育装备“四率工程”为抓手,加强装备的常规管理与广泛使用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不仅要做好仪器、设备、图书的供应工作,而且要行使好业务管理职能,为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指导作用。南通市装备部门一直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大管理力度,实现装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虽然南通市的经济实力比不上外市,装备专项经费投入有限,但在装备管理上不甘示弱,奋勇争先。建立管理网络、统一管理制度、开展等级评估、实行在岗培训等一系列管理举措,均走在全省装备战线前列,开创了一条有南通特色的装备管理之路。

1998年,当时的市教委下发了[通教备(98)5号]文《关于推进南通市教育装备“四率工程”的意见》,旨在以教育设备、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实验开出率、设备使用率、信息技术和劳技开课率、图书流通率的增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选择典型学校和地区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四率工程”量化评估表,评选推进“四率工程”先进集体等,一整套推进策略和办法,使“四率工程”在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上收效显著。《中国教育报》以“让教育装备‘活 起来”为题,对南通的“四率工程”作了专题报道,介绍、宣传南通市的成功经验。

可以说,“九五”时期,南通市的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普及实验教学工作的广泛开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深入实施,教育装备“四率工程”的全面启动和推进……全体装备战线的同志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使南通教育技术装备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学楼、科技楼拔地而起,实验室、图书馆等专用教室相继建成,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育技术装备使学校如虎添翼,为教育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更为南通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继往开来,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

2001年1月1日6时48分,随着初升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浙江温岭石塘镇塘头山顶,我国正式走进了21世纪。当时,人们大多用“充满挑战、机遇和希望”来形容新到来的21世纪,对于教育技术装备事业来说,也同样如此,挑战和机遇并存。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在教育现代化的旗帜下,南通市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开始迈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从2001年秋季开始,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继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亲自抓教材建设以来又一次系统的涉及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改革,而且就某种意义上说更带有根本性,有其深刻的时代根源。这次课程改革关系到我国能否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能否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不竭的人力资源,是影响党、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事。面对如此繁重、深刻、涉及教育方方面面的改革,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物质保障和支持系统,也必须同步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大形势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同时在改革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这个发展趋势也成为进入21世纪后南通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内在动因与核心宗旨,是一直贯穿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主线。

标准化实验室、数量达标的图书已不再是教育技术装备的全部内容了,网络及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电子图书、数字化实验室……这些才是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2002年开始,南通市各类学校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为服务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服务,为全面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服务。之后的5年里,全市共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投入7 744.53万元,农村帮扶学校共新建网络教室860个,多媒体教室357个,新增计算机15 182台。非帮扶县市(区)学校新建网络教室623个,新增计算机9 345台。全市所有中小学均接入宽带网,下属县(市)县县建有教育城域网和教育资源中心,使校与校之间、校与县之间、县与市之间,信息数据及时沟通,全面实现了教育信息交流需求通用,资源共享,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标准化、开放和互联的信息平台。

与此同时,在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和“校校通”等工程之后,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2006年,全市共投入7 075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初中“四配套工程”建设任务;2007年,全市共投入2 886万元,完成了全部444所小学的“四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其中303所学校为省政府帮扶。至此,南通市所有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实验、图书、体育、艺术装备全面达到省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合格学校建设任务的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南通市基础装备的巩固与提高。

近2年,全市还组织了“四配套工程”教师培训工作。2007年,完成了农村初中理化生教师、理化生实验室管理员、音体美教师及图书馆管理员共七期培训任务,共培训农村初中各学科教师1 570名;2008年,完成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体育教师及图书馆管理员共6期培训任务,共培训农村小学教师1 179名。培训面已覆盖南通市所有帮扶与非帮扶的农村初中和小学,真正实现了全员培训。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均获得岗位技能培训证书,他们成了南通市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的骨干,成为教育装备支持和服务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前后2年的教师培训工作,其培训覆盖面、培训规模、培训学科、培训人次、培训组织形式,均在南通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各类教师培训中史无前例。

如今,全市的中小学教师已把实验、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优秀实验教学课评选、实验操作考核试题评选、自制教具评比、网络读书活动成了教育装备服务教育教学的推进剂;一年一度的普通高中会考实验、初中实验操作考核、中考体育加试成为教育装备投资效益的检验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2007年底,南通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完成合并重组,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南通市的教育技术装备又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新挑战、新机遇。在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后,南通市的教育装备事业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正积极规划发展目标,重新调整工作重点,为肩负的历史责任,为事业的新发展而努力着、奋斗着。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实并不漫长,但改革开放的30年,南通市创下了教育技术装备一串串辉煌的业绩。如果说这30年,教育技术装备事业有力地支持了南通市教育的发展,那么南通们也应该坚信,通过努力工作和团结协作,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继往开来,在新的时代,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必将承担更伟大的使命,必将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晨钟悠悠报春时。“十一五”规划谱就的蓝图正在实现,南通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将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