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思政教育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4-05-07

胡金兰

[摘 要]本文就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当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来加强和完善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高职学生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热爱祖国的“工匠型人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者。

[关键词]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征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拥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学生是主要力量之一。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工,究其原因则是高职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难以契合。高职学生素质既包括劳动技能水平这样的“硬实力”,也包含道德品格这样的“软实力”。然而,注重“硬实力”忽视“软实力”是国内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普遍现象,高职院校要敢于并善于挑起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担,不仅要专注于专业知识、技术也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相联系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指出思政课教育对培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实现路径,有利于落实思政课实效性、有利于培育國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与思政教育关系

1.1 思政教育的意义与要求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认为立德树人是发展我国教育的关键要义,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则解答了“为谁培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旨在启润心智、培根铸魂。思政教育贯穿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整个教育阶段,人的成长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学习阶段都需要思政课施展铸魂育人作用,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学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体系,需要以课程为载体,思政课便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为了开展好思政课,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总书记不仅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要求,也强调思政课教育要牢牢坚持“八个相统一”,“六要”“八个相统一”与培育学生六大素养是密切相关的。

1.2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这对高职院校要培养什么人做了清晰的定位,它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看家本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也要有强技报国的理想信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十八个基本要素”[2]。就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素,不同的学者也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如,有研究者认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职业发展规划能力等八大核心素养”[3]和“理想、信念、责任、品质四大素养十四个基本要素”[4],“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工匠精神、专业技能等七大素养体系”[5]等。不管学者怎样定义,从《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来看,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理想信念是其中不可或缺的。

2 思政教育在培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上的作用

思政教育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涵养中国精神、培育正确价值观、锤炼道德规范等方面。

2.1 涵养中国精神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之于个人、国家具有“定盘星”作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是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但很难满足国家“2035制造强国”发展需要。国家大力推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6],要求学生具备踏实劳动、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等核心素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从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角度出发,引领高职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引导学生认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知马言马信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正体现了思政课对高职学生精神塑造的作用

2.2 培育正确价值观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点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的价值观则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部分高职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前是学习上的“失意者”,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欠佳,缺乏内在学习驱动力,自律意识不强,并且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与互联网联系密切,易受网络不良风气影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潮穿透互联网冲击着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大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思政课承担着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使命,一是高校思政课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观点,但不回避各种不良思想对高职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力求把大是大非的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提升高职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二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点,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定基调。

2.3 锤炼道德规范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道德建设与道德践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7]。高职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不仅要掌握高超的技艺,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修德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大学时期是道德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高职学生要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必须要认真学习道德理论知识,思政课是承载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知识的关键课程,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個好公民;发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精神的家庭美德,在家庭中做一个好成员;秉持爱国奉献、自律自强意识,锤炼个人品德;提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未来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8]。

3 思政教育引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3.1 提升思政教师职业素养

思政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思政教师个人、学校和国家协同用力、有效衔接,努力做到***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一是教师个人要注重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思政课教师打下坚实基础。要不断提升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四史等培塑家国情怀、拓宽知识视野,思政课教师要严于律己,不断端正人品师德、提升人格魅力。努力创新思政课堂,灵活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把思政课的学理讲深讲活。主动加强实践锻炼,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思政知识的生命力。二是高校要注重搞好人才培养。完善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体制,分批次、有衔接地抓实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及做学生工作的相关教师的培训,统筹名校思政课优质资源,扎实开展思政课教师常态化学习,并进行专业知识考试,实实在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要科学合理地绘制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成长蓝图,从数量、结构、路径等方面制定措施抓手,让思政课教师队伍成长有目标、心里有底气。要合理设定奖惩激励机制,公平公正组织绩效考核评估,奖励授课艺术强、科研能力强、模范表率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严惩消极怠工、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平庸分子,真正把牢思政教师的政治观、师德观、业务观,切实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三是国家要注重优化政策制度保障。要健全完善思政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尽快推动思政学科本硕博连读,分区域建立思政名师工作室,进一步厚实思政教师人才基础。要加大思政教师人才服务保障,国家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思政教师培养服务的各项保障,并通过巡视督促各地落实思政教师的工资补贴、住房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保护政策,切实让思政教师岗位更具吸引力。

3.2 深化思政课程改革

思政课程建设的优质高效是提高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前提。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和持续深化思政课程改革,着眼于***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着力把思政课程打造成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一是加强需求牵引对接。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始终坚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要求,根据职业需要和社会需要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确保人才培育与社会需要融洽衔接。要突出实用性导向,针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薄弱、社会实践运用更有需求的实际,区分不同水平不同专业来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适当增设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选修课程,在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全面掌握相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也能满足一些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系统掌握思政课的深层内容。二是丰富教学方式。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多采用“实践+引导”的模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多通过现地参观、网上观摩等方式让学生沉浸感悟,真正转变单项灌输式教学。要善于借助网络科技赋能,运用先进的网络交互技术切实拉满思政课程的科技感,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要积极拓展社会课堂,多借助当地红色景点、周边新农村等建立教学合作点,广泛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进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三是优化教学评价体系。要加强全过程评价考核,既考核学生品德修养情况,又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既了解学生成长进步情况,又了解学生实践运用情况,切实做到多维立体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要引入信息化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采用汇总、分析数据的方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3.3 主导课程思政建设

培育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虽然离不开思政课程教育,但也需要其他课程共同参与。其他课程缺少了思政引领,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导专业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确保形成整体合力。一是强化其他课程的思政组织领导。要在各个课程组内成立专职或兼职的思政工作小组,具体指导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定期研讨建设走势、指导协商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建设有序推进并落实。要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和要求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编写、教案课件制作等环节中去,切实起到主导引领作用。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督导检查,着力推动思政元素在课程中和知识里融合渗透。二是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政资源。要加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征集,汇编形成课程思政实践案例集供课程教师学习参考。要区分不同课程类别,遴选确定与人文素养培养、核心价值观培塑、科学精神培育等有关的资源,作为其他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实践场所切实立起鲜明的思政导向。要研究制定协同育人措施机制,让思政专业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思政潜力,汇聚推动思政建设向好发展。三是提升其他课程教师的思政意识能力。要开办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系列讲座,帮助其他课程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其他课程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究,让思政课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捆绑形成课题研究组,研究成果作为职称评聘重要依据,在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同时,强化课程教师开展思政建设的能力。

4 结语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期望随着本文研究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发挥思政课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 (2021-10-12).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aywj/2021-10/12/c_1127950209. htm.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王艳辉 .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建构及培养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9):35-40.

[4]韩天学,张学龙 . 适合我国高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19-25.

[5]萧早荣 . 职业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及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1(16):73-78.

[6]***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EB/OL]. (2022-04-27). http://www. news. cn/2022-04/27/c_1128601677. htm.

[7]***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9):308.

[8]鲁英. 高校思政课应成为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领路人[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46-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