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马伊
[摘 要]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融入课程思政,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高职语文课的内容和思政理论之间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语文课程中融入了诸多思政教育资源。从古至今,中国均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密切融合高职语文和课程思政,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尤为有利。对此,高职语文教师应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挖,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语文课程和课程思政。本文主要对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语文课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语文;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良好思想品格的塑造及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有利。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着力推动课程思政教育,这在高职教育阶段也尤为重要。现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在此形势下,社会对职业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更应密切关注课程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深度融合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本文基于此背景,对高职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促进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
1 高职语文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可能性
高职语文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基础,二者在诸多方面均有共通性,如教育功能、教学资源和综合素质等方面[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深入剖析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不同年代人物的思想观念和人格魅力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及思想觉悟,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加认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并对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深深的自豪,促进其增强政治、文化自信。
高职语文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课程思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思想上可以逐渐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时相较于口头宣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高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诸多具有爱国、诚信等积极思想的文章,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语文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思想道德素养也能大大增强[2]。语文课程和思政课程均为人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文化共通性。高职语文教师要具备语文教学的基本素养,同时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也必不可少,教师要深挖教学中和理想信仰、家国情怀、人生信念等相关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2 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2.1 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使高职语文教育定位有了新的内涵,借助语文教学立德树人,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课程思政既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加强了语文教学的素养目标,又让教师创新了教学方式,借助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其受到启发[3]。优秀的民族文化所具有的人文积淀尤为雄厚,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能够最大化借助语文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智慧,找到契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优秀民族文化,让其在对汉语言文化进行学习、欣赏、尊重的过程中顺利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促进高职学生文化底蕴、理想情操、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
2.2 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兴趣
以往高职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通常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单调,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单一性的理论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产生排斥心理,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4]。通常而言,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生动、和学生生活相贴近的语言艺术进行学习,同时主动接受、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借助此方式洗涤学生心灵、引发情感共鸣,让其在欣赏语言艺术的过程中感受语言艺术的趣味性,同时深刻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
3 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途径
3.1 深挖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
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尤为丰富,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比如品德教育、情感培养较为自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思想;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等等[5]。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借助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促使思政教育的目的顺利实现。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一些可以直接看出,另一些则具有隐蔽性、内在性。对此,高职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表面的内容,而应对教材中隐性的思政元素进行深挖,确保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
以课文《勿以善小而不为》为例,该文借助几则短文描写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事迹,体现了作者对此行为的欣赏和赞扬。教师可以借助显性的思政元素开展“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教育活动,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引导,让其挖掘本文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即举手之劳无需我们付出很多,却可以换来友谊、和睦及谅解,以此使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基于此,教师还可以和当前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热点话题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在实践生活中付诸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绵薄之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净化环境做贡献。
3.2 改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只整合和深入挖掘内容难以有效融合课程思政和高职语文教学,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会对语文教育和课程思政的结合造成极大影响[6]。而传统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方式与环境显然已经无法与学生相适应,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和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与学生关注点或兴趣爱好相符的时尚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世博中国馆:中国元素 时代特色》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基于一些主流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给出的评论,借助课堂讨论的形式,说一说他们对传统文化持什么样的态度,结合时事,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再以《梅岭三章》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芳华》《八佰》等片段,使学生体验到不同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有所区别,并让其写观后感。
3.3 开展模块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贯穿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对融合课程思政和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就高职语文这一类意识形态属性较高的人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深挖[7]。以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基础,将主题相同的文章及思政教育特点鲜明的作品融入其中,开展系列性的主题模块教学。
以新编高职语文教材为例,把那些主题相同、特色鲜明的作品编制成一个模块,展开模块化教学,把主题一样的课文纳入一个单位。如“人与坎坷”一单元,便收录了《论逆境》《苦难的精神价值》《勾践灭吴》《前赤壁赋》《报任少卿书(节选)》《钢玻璃杯的故事》。尽管这些文章的作者都不相同,创作的环境不一样,但这些文章都有一个相同点,即均体现了“坎坷”这一主题。所以,将这几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进行讲解,进行模块教学,让学生从历史、个人的角度感受作品蕴含的情感,认识到在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之时,要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迎难而上,以此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3.4 合理运用语文教材的红色资源,有效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
透过红色资源,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复兴方面做出的诸多努力,也能够学习到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的精神[8]。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红色元素,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我国教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红色资源尤为丰富,如红色经典歌曲、革命斗争故事、民族精神革命遗址等,均是革命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学要求为基础,注重整合思政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借助听革命传统报道、观看红色影视给予学生鼓励,让其积极学习党史,利用在课堂中讲述红色故事等,加深学生对经典红色文化的了解,有机融合语文教学和红色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学习到红色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语文课教学中全方面融入红色元素,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传承红色基因,缩短了语文教学和课程思政、现实和历史的距离,使高职院校所有学生均可以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对思政教育形成深刻的领悟。
3.5 丰富课程实践活动,延展育人空间
高职语文教学主要是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很少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只借助传统模式开展教学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积极开展思政实践活动[9]。首先,师生现场研学,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领悟真知。高职语文教师应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借助探究式、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带领学生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对研学过程进行记录,撰写心得体会,让学生更加认同和热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实践过程中走进历史、尊重历史,并加深对现实的感知,懂得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其次,师生共读,坚定文化自信。阅读丰富多样的优秀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在潜移默化中洗涤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阅读书单,让他们借助新媒体读书打卡;开展线上线下“当代文学读书会”“阅读我最喜欢的红色家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等的感悟,坚定文化自信。
3.6 建立健全考核标准及评价机制
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尤为关键的一环[10]。融合高职语文和课程思政,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应用型知识,又要提高修养情怀和思想道德。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只以试卷成绩为标准,而应全方面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优化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后,应注意用心布置作业,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的课后作业,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孟子〉三章》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完本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下述作业:“孟子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你看来,此思想的深刻性和哲理性体现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哪些启示?”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掌握其对本文的理解程度,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教师在课堂点评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表扬思想认识深刻的学生,在课后引导那些认识不足、存在思想偏差的学生。丰富多样的评价除可以体现在试卷和作业上外,还可以从学生的课后实践、互动程度、课堂表现、课外学习等方面彰显学生的价值观、知识运用能力及学习效果等,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融合思政知识,在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不仅要把学科的文化知识纳入考虑范围,同时还要注重在课堂中充分展示思政教育,以便更好地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尹莉莉.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67-69.
[2]刘金玲.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 课外语文,2021(22):94-96.
[3]刘静. 新时期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探究[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101-104.
[4]朱辉,殷娟.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 职业,2020(32):92-93.
[5]王莉.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107-110.
[6]陈慧姝. 思政教育融入高職语文课程的实践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5):192-193.
[7]高彦.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104-108.
[8]王莹.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6):69-70.
[9]赵颖.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9(29):54-55.
[10]陆琦.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思考[J]. 福建茶叶,2019,41(8):14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