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 作者简介 ]
崔银实,女,吉林汪清人,延边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摘要 ]
网络环境的发展使教育逐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复杂和隐匿的网络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互联网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点,总结了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和路径,希望以此助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 关键词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6.05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相比传统的、规范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现在的大学生更青睐互联网自由、灵活的互动和交流方式。加上高校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意识和网络技能上的滞后,使得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渐难以融入大学生群体,难以实现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被大学生“边缘化”。所以,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困难重重,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模式也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和优化,以适应大学生新的思想政治需求。
1 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1.1 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会对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成冲击
网络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网络信息的传播量也非常巨大。相比网络传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无论是在信息量还是在信息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扩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也有其局限性。网络信息虽多,但内容混杂,大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网络内容所产生的心理和思想影响也不尽相同。甚至,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某一方面信息的同時也会被其他的网络信息所带偏,影响信息获取的目的性和明确性。如何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当中将消极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和剔除,将好的、正能量的信息实现筛选和传播,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大学生在高校所接触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系统化的、规范化的,但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碎片化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隐蔽性等特点也更吸引和刺激大学生的关注和使用。这无疑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在复杂的网络信息当中,很多大学生往往会迷失自我,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很容易被网络舆论所引导和带偏,逐渐失去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其实,很多网络舆论是没有经过实证考验的,带有一定的迷惑性,一些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也会抓住网络传播的这一漏洞,伺机带偏舆论,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网络的碎片化信息在无形中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
1.2 网络的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学生言行的随意性
网络世界充斥着虚拟身份,在网络隐蔽性的“盔甲”保护下,很多大学生也逐渐放飞自我,产生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甚至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新一代大学生青年的社会形象。例如:部分大学生在网络当中利用虚拟身份从事不良活动,不再注意语言形象,发表各种不良观点和信息,借助互联网获取同学或是他人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等。在网络隐蔽性的庇佑下,很多大学生甚至失去了自我,在违法违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很多时候,网络的隐蔽性迷惑着大学生的双眼,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一方面,不能清楚的考证所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没有办法完全判断信息的准确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就通过网络对相关信息进行快速的散布和传播。这既是对自身的不负责,又是对他人的不负责。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很多大学生肆意地发泄着自身的不良情绪,肆无忌惮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网络对大学生言行的纵容也是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欠缺和新媒介技能的滞后
大学生所面临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在逐渐改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不做出适当的优化和调整,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举步维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已经发生转移。但是,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还是“老一套”,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注重传输,不关注吸收,仍然在按自己的经验和习惯的方式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工作。用来与学生互动和交流的微博和微信,也变成了发布通知和公告的“工具”,很多工作的执行,也只是上传下达,没有互动的环节和吸收的环节。更不会公开对一些有必要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正向引导。甚至,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由于自身在新媒体技术和应用上的局限性,会自然地回避新媒介的使用,无论是在信息的传播,还是在信息的处理方面都会存在效率不高,反应不及时的状况,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看法,也会纵容一些突发性的舆论事件的传播,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1.4 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和主导性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习惯和倾向于使用新型的社交软件进行互动和交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几乎每天手机不离身。他们成为了新媒介的使用者和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他们有着更多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相比被动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自由”更吸引他们,也更有机会去影响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逐渐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权威性。相比规范式的、模式化的传统的思想政治语言,大学生更喜欢也更容易接受流行于网络的各种网络流行语,并潜移默化的受着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例如:私生饭、社恐、宝藏女孩等等,看似新奇、幽默、与众不同,但却带有着一定的偏见、随意和难掌控性。逐渐的,以这些网络流行语言为中心也形成了不同的大学生文化圈层。被弱化职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内容,难以实现梳理和筛选,也缺乏一定的包容心和接纳能力;另一方面,没有走进大学生圈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渐也会被“边缘化”,被划分到“圈外人”,难以实现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2]。
2 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 全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互联网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也面临更多的“选择”和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势必要跟随大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做出一定的优化、调整和改革,在明确思想政治主路线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程度。
首先,基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高校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的自主学习,加上教师的辅助、引导和帮助,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设计时,要充分的利用网络上的相关学习资源和时事热点,结合课堂教育的内容,以视频、图片或者互动的形式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社会热点的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丰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再次,考虑到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适当的融入心理健康的教育。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和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反馈的渠道,有效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形成正确的网络法律意识和网络思想,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3]。
2.2 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现阶段,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大学生的发展也需要依赖于网络。所以,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尤为重要。网络信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网络文化,如何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可以有意识地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官方账号等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同时,借助网络互动平台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主流的文化思想的学习和活动中[4]。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在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和引导。让大学生在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文化观念下形成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做到抵制和远离低俗文化和不良文化,减少和遏制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让大学生在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引导下,能够自觉实现网络信息的筛选,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价值和作用。
2.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和新媒体水平
网络环境下,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接触和吸收新的文化内容和理念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有意识地去了解和应用新的传播媒介。一方面,积极了解当下大学生所青睐的社交媒体,用大学生所依赖的新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新媒介为载体辅助学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是非分辨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除了要在专业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和研究,还要基于现实需求,利用业余时间去了解相关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的内容,并积极的参加高校或者是高校与校外机构联合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教研工作,提高自身自媒体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及时给与学生专业的、对口的解决和辅助。
同时,高校也应该基于现实需求建立健全的校内自媒体使用机制和制度,引导学生利用自媒体实现有效的交流、互动和反馈。借助自媒体创新和创造更多的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拓宽日常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5]。
2.4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阵地主要是课堂、活动、广播与书籍。形式有限、互动性不强。没有建立与大学生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也很难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不容易被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6]。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的挖掘网络的优势,借助网络来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例如:引导学生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进行网页设计或者网络竞赛,既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又有效的活跃了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参与和接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内容,加深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另外,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应该是不接地气儿的、距离学生较远的,而应该是符合大学生心理和价值需求的,乐于被大学生认可和接受的。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逐渐把握掌控网络舆论导向的话语权,在必要的时刻,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辅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一些主流媒体,如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政府官方网站等等来发挥引导力,引导主流的社会舆论和思想,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播出去,正向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教育价值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地[7]。
3 结语
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有了接触更多信息和资源的机会,同时,网络上的一些漏洞和不良信息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冲击着主流思想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地位。互联网时代,信息迅速传播,资源内容更新换代的频率非常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今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有意识地改革和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新媒介的应用能力,实现与大学生的有效互动和交流,逐渐掌握网络环境中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真正融入大学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盛香芬.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和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71-73.
[2]张乾隆,沈璇博,王鸿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J].教师,2021(28):3-4.
[3]伍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和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13):171-174.
[4]丁玲玲.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和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9):132-133.
[5]张静.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8):200,202.
[6]周恩远.浅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J].经济师,2021(07):137,139.
[7]王建宝.网络环境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7):124-1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