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高职教育是向社会、国家输送技能型人才、高素质人才的“阵地”,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具备专业的技能与较高的职业素养。对此,以专业课程为依托,传授专业知识与锻炼其职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提升思政教育内涵与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为契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自我成长的发展需求,这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提出来的新的人才教育要求。
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功能及其提出的背景分析
1.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功能
1.1.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或者一个教学门类,而是新型的教学理念,是社会多元化下的文化融合产物。课程思政以高校课程教育为载体,重在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一定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作为高校“三全”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强调思政教育双重功能,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
1.1.2 课程思政的功能
高职教育阶段也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教育体系尤为重要。对此,高职院校专业教育需要开发思政教育的功能,二者相结合,实现渗透式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教育功能,除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外,也更加强调思政教育的人化教育。
1.2 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和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就业”的办学导向强调职业教育,很容易走向就业教育,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因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
为解决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两张皮”现象,2014年提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启动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试点工作,进而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覆盖。2017年教育部召开了课程思政推进会,在相关文件及指导精神助推下,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全面提升人才教育培养质量的任务,也是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根本任务的基本战略。对此,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强调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科教育的意义,发挥了思政教育功能,凸显出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载体,作为通识教育课程,需要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要求与功能。在公共英语课程中,调动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不仅需要扩展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结合时政与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国内关于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是一种有益的教改尝试,为高职院校其他课程改革提供了经验[1]。
2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专业教育体系内的教育主体,更加倾向于为社会就业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教育始终是高职院校提倡的教育思想,往往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而思政教育改革的提出,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践行素质教育的落脚点。然而,仅凭课程思政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倾向于理工科或理论型专业课程来说,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难以发挥学生主体性。机械的“填鸭”教学使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其深刻含义,更别说“说到做到”,这种单一教学模式没有发挥课程思政的素质教育功能[2]。对此,高职院校应探索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避免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程结合的育人局限性,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素质教育有效性,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换句话说,课程思政相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践行思政教育的一条改革道路。从思政课程转化到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扩大了思政教育范围的同时,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推行思政教育融合其他学科教学,在实现德育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能够使得课程教学更加有效,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采取科学化方式落实公共英语改革任务,即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融合思政元素,是公共英语的思政教育过程,也是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挖掘思政教学元素的过程。
一方面,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自身就涉及很多语言性与文化教学内容,包括中外语言与其背后的文化对比,教师有目的地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将公共英语课程纳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能够促使二者发挥其有效性,从而营造良好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环境。另一方面,语言课程教学的跨文化因素影响重大,高职学生在公共英语课程学习中不仅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语言技能,还要在跨文化学习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影响。若不对高职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反而可能偏离正确文化教育的方向,与立德树人教学思想相违背,更无法帮助学生树立开放包容且正确的文化价值理念。对此,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挖掘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中,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
3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应用
3.1 多次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标准,挖掘新教学资源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其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局限以及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合乎以人为本的育人观,都在致力于创建良好的英语课程教学环境。语言教育背后的文化历史渊源以及政治、哲学、经济、艺术、文化等成就,包括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都在指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理念非常必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纳入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可以加强高职学生公共英语学习的文化价值引导,避免其因不良意识形态的认知腐蚀而從内心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甚至盲目的崇洋媚外,一味地追求外国文化,而不进行反思[3]。
总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设计上,应围绕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为基础,纳入思政元素,围绕社会人文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目标,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科教学特点,开发设计英语教学内容,选择高质量课程思政公共英语教材。针对现有教材,在原有的单元目标基础上,划分出思想政治德育目标,以围绕新教学目标来修改教学内容。挖掘与分析专题模块,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力量,从而内心萌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在有机结合课程思政、融合思政元素的同时,还应积极研究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包括正能量教育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与文化、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人文情怀,等等。
3.2 明确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目标
高职院校基于课程思政基础,落实公共英语课程改革,顶层设计是关键,尤其是专业人文素质建设尤为重要。明确公共英语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目标以及所需要挖掘的英语思政教学功能,将其纳入到英语课程体系中,用教学大纲形式确定思政教育教学的功能。至此,为思政教育和公共英语之间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就是发挥思政元素功能涉及到的两方面内容。第一,英语人文素质教育和技能教学,有目标地反映中外文化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以及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进而以英语文化活动为契机,为学生提供文化品质塑造的多元化活动锻炼机会。第二,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辨别能力,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有选择地吸收与借鉴外国文化,树立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中外文化心理,锻炼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丰富与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如在《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第一册中,涉及到生活文化为主题的Hobbies、Health、Holidays等单元,都是基于中外文化背景所形成跨文化交际差异。第二册教材涉及企业(Company)、办公室(The office)、制造(Manufacturing)等等。其中Unit 1的“Company”中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业务往来及管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进行英语知识的讲解时,有目的培养学生中外文化对比的开放心态,了解跨语境文化的不同,才能在经济往来中更好地与国际友人进行“无障碍”交流,避免产生交流歧义[4]。
3.3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基础单词和语法,同时要注重中外文化对比教学,强调思政价值引导功能。如《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第二册教材中的Place一课,可以利用国外游子的经历导入为开端,传播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弘扬感恩、积极上进等文化。通过英语在线课堂,将学生关注点或者是自我感知显示在教学屏幕上,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谈谈对爱国主义表现形式的想法。
另外,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强调“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很多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内心不喜欢学英语。若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会更加厌烦英语,难以形成人文素质,影响英语教学效果与课程思政融合结果。对此,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市场就业或继续教育为例,将其融合进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挖掘教材内容,将其与社会热点以及学生真正关系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等等,从中外文化对比教学中,树立自己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与职业道德思想。
如《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第二册有一单元主题为“Environment”,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为英语课程教学主题,利用互动、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Ecosystem分为abiotic,plant (producer), animal (consumer) , microorganism (decomposer)几个部分,又可以从Rainforest ecosystem(雨林生态系统)、Green Ecology(生态系统)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围绕Particular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the pre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A serie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laid down等,渗透思政元素,加强学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3.4 创新公共英语思政教学方法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渗透思政元素提供了充足动力。对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全面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搭建新时代符合大学生思政学习需求的线上教育平台,与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相互融合,从而促使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提高学生思政学习成效。一方面,学校可以构建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借助网络平台优势,切实提高与大学生沟通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总结出学生学习情况、生活需求,而后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思政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将有关会议内容推送给学生,为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提供相应的平台,借此提高学生政治素养。除此之外,在日常公共英语教学中,也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平台全面组织学生参加与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习实践、志愿服务、党建活动等,借此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可以用新技术积极开发出公共英语思政的APP,借助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运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充分互动交流,切实将思政元素有效延伸到线下,为学生学习思政内容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4 结束语
以课程思政为媒介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对改善思政教学与英语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能推动英语教学面向人文素质教育,明确思政教学目标与渗透性原则,促使公共英语实现思政素质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1]林芸.职业需求导向的公共英语线下“金课”研究[J].海外英语,2020(24):166-167,182.
[2]谢水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途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1):84-85.
[3]何煜婷.基于转型发展的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30(06):43-44.
[4]田惠,曹炯.高職公共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6):48-51.
[ 作者简介 ]王凌,女,北京通州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
[ 摘要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要实现从“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到“课程思政育人”的过渡,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模式等方面入手,以公共英语课程为思政教育的落脚点,重在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道德素质。对此,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前提,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积极性,提出改善公共英语教育环境,以保障课程思政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 关键词 ]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育元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