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4-05-07

陈晓娟

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方面,高职学生的三观正处于建构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成长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后常常束手无策,从而导致出现诸如学业、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就业压力等心理问题的比例不断上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文件《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職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将二者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具有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1.1.1  二者的理论依据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心理学基础理论为依据,重在通过使用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维护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则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同时借鉴了诸如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养。

1.1.2  二者的工作性质不同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借助科学的教育方法、手段和途径,指导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并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为主要目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集政治性与思想性、时代性与导向性于一体[1],通过传播政治理论与道德观念,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1.2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2.1  共同的总目标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重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能服务生产一线的具有人文情怀、能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解决高职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扰,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帮助其解决立场、观点、方法问题[2]。但二者均是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总目标,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2  同属德育

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在高职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属于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培养高职学生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自我认识、情绪管理、恋爱与性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

1.2.3  交叉的支持系统

当前,在高职院校普遍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隶属于学工部,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等工作;也以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在推进心理健康的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主要有专兼职心理教师、辅导员、心理委员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包括学工部、团委等,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主要包括各级党政、共青团干部以及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兼职教师、辅导员等。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便是学工部和辅导员。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聘用辅导员时,也越来越倾向于具有心理学学科背景且思想政治水平过硬的竞聘者。

2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1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经费和政策上给予了大量支持,但在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方面仍较为薄弱,具体如下。

2.1.1  师资队伍匮乏

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优质的师资力量是基本保障。教育部相关文件对各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配备数量做了明确且具体的规定,提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纳入思政队伍,并对师资队伍的学历、专业胜任力、培训学习、职称晋升等方面进行了要求。当前,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专职教师数量配备严重不足的情况[3]。

2.1.2  课程设置不达标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大部分的高校已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课程时长的设置,但质量仍参差不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在建设“1+N”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即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一门公共必修课,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现实需求针对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讲座等。而在高职院校,由于其学制较短、专业学习紧张等原因,导致诸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设置不规范、课时数严重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育人成效。

2.1.3  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不高

当前,虽然高职院校普遍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多数中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如缺少一些专门的心理咨询设备、心理健康教育用品等;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良莠不齐,其中大部分人员缺乏持续、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专业能力整体有待提升;专项支持经费不足,导致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难以有效实施等,极大地影响了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2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经过多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高职院校已积累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且形成了一些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方式方法,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善之处。

2.2.1  课程教育方面

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时、学时的设置上,与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是相符合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存在大班上课且大部分课堂人数过百、灌输式教学、教学方式单一、照本宣科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课程的育人效果。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的目的多在于获得学分而不是出于兴趣,导致思政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功能性被极大的削减。[4]

2.2.2  教育力量方面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常只专职从事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参与较少,而团委干部和学工干部则主要从事学校党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及其他学校大型活动[5]。直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则多是年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一方面要忙于事务性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阅历较浅,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同时又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6],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比较有限。

2.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要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导致因对学生心理问题缺乏足够关注而使其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帮助,进而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甚至引起悲剧性事件的发生。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会使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歪曲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因此,单一的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因专业知识的缺乏,错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道德问题,把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误判成心理问题。如果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通过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将使学生教育工作更富成效。

3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3.1  师资队伍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政治教育都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专兼职教师具备较强的思想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因此,要能够有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一批既了解高职学生思想认识发展规律,又具备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如此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又能提高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尤其是直接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更是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相关心理学知识,以便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能够有效分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或及时应对。

3.2  教育内容的融合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人的身心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心理发展处于从成熟到不成熟的过度阶段,因而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解,就易引发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涉及心理层面,也往往伴随有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需要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可以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联合编写综合性的校本教材,采用选修或讲座等形式组织专题学习,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的不足。

3.3  教育途径的融合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其特点。二者均是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差异。在课外,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素质拓展活动等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疏导教育、说服教育、激励教育、正面引导为主。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将两者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整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运用校园广播、微信、抖音等宣传平台,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4  课程教学的融合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校从事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老师要有意识的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开展教学工作,将育心与育德统一起来,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高课程的育人高度和深度,如从课程思政的建设途径出发,围绕教材建设、 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维度,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或是从课程思政的内容入手,探索诸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有机融入、渗透,也可挖掘课程本身的思政资源,如构建学习共同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等,力求實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戴勇.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132-133.

[2]万虎.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0):143-144.

[3]王浩,俞国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0-14.

[4]陈云岭.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2):158-159.

[5]程展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118-121.

[6]杨锐.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 作者简介 ]陈晓娟,女,四川自贡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 摘要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和工作性质两个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又不可分割、相互联系,有着共同的培育总目标、交叉的支持系统,且同属于德育系统;最后,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可以从师资队伍、教育内容、教育途径、课程教学等方面着手推进二者的融合,助力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关键词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