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 要]本文以CNKI中的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来源进行研究,主题词为“教育公平”,时间跨度为2017—2022年。采用统计工具SATI3.2,从论文年度发文量、作者从属机构、关键词这三个方面出发,通过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对所选取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把握我国近五年对教育公平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前沿趋势,结果表明,教育公平这一领域研究的热度居高不下,呈现良好发展的状态;研究机构以师范院校为核心,机构与机构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仍需加强;学者研究普遍聚焦探讨基础教育间的教育公平现状、教育政策的实施与影响以及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本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今后研究教育公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公平;文献计量学;教育信息化;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蒋秋伶,女,四川资阳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学。
教育公平从古至今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目前,人民群众有学上的基本诉求已得到满足,迈向了追求优质教育、寻求实质公平的阶段[1],但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还处于不充分、不完善的阶段。教育的实质公平问题引发热议,学者从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进行阐述,但鲜见对教育公平这个研究领域系统宏观的梳理报道。本研究主要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利用SATI3.2和EXCEL软件作为统计工具,以2017—2022年中国知网发表的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质化与量化相结合,把握我国近五年对教育公平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前沿趋势,为以后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的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选自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教育公平”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17—2022年,期刊来源选择核心期刊。剔除重复样本、会议记录、通信等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得到1 228篇文献。导出文献格式为EndNote,压缩后导入SATI3.2软件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统计分析工具为SATI3.2[2],此软件是浙江大学基于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的背景下开发的一款中文文献题录分析软件。用此软件绘制关键词、作者、机构三方面的知识图谱,并且借用EXCEL软件对文献的年度发文量进行统计。
2 结果分析
2.1 论文年度发文量
论文年度发文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研究者对该领域关注度的变化[3]。本研究对所选取文献的年度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2017—2022年这五年以来,核心期刊收录主题为教育公平的论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教育领域中研究的热门话题。
2.2 作者从属机构分析
通过对文献机构来源的分析和统计可以清晰直观地发现某一领域研究的力量分布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4]。分析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发现:①研究教育公平这一领域的主力是各大高校,其中以师范院校为核心;②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形成了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为首的研究中心;③机构之间的合作大多存在于高校的二级学院之间或者高校与研究所之间,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之间;④除了合作较为紧密的几个机构,还有一些零散的节点独立存在。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2.3 关键词分析
除去主题词“教育公平”,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合并处理,选取频率最高的20个关键词,如表1所示。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及对引用频次较高的文献研读,笔者发现对于教育公平这个话题,大多数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不同学段之间教育公平的现状。从学段上来看,我国对基础教育的关注远远超过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其中基础教育探讨的内容大多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基本完成,矛盾转向为如何平衡城乡、地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让学生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5]。而对于高等教育中存在教育不公平现状的探讨,王建华教授对新自由主义从市场个人主义解读教育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面临着“隐藏的不公”和“想象的公平”的双重困境,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平[6]。
第二,对教育政策的研究。自从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一时间成为教育政策当中的热门话题。据调查显示,“双减”政策实施之前,教育体系当中的“影子系统”(又称校外培训)在一线城市当中已有近70 %的学生参与,基础教育领域中出现了“校内上课、校外补课”的双轨现象,引导公共教育回归社会主义方向以及重新确立公共教育体系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双减”政策亟须解决的问题[7]。但这也引发了新的问题。余晖指出,“雙减”拉大了校际的差距,加剧了购买学区房的风气,拉大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在应试水平上的差距[8]。
第三,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探讨,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信息化在促进区域间教育水平均衡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当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学者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调查分析,得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学生并未完全掌握和适应数字化学习,并且学习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有待加强。通过学者对慕课学习者的研究发现,跟以往相比,慕课的确能使弱势群体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优势群体(高学历人群、高收入人群)获益更多。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第二道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教育差距也会逐渐加大。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我们所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优质资源的建设、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升,还应该思考该如何加强引导弱势群体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形成精准帮扶机制,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第四,教育公平理论研究的国际对比。理论研究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国外关于教育公平理论的研究可以指导我国教育公平领域的发展和变革。目前,学界对欧美国家出台的关于教育公平政策的研究最多。刘洋溪、钱梦婷和吴南中通过对美国教育联邦政府和各州推进教育信息化相应政策的分析和借鉴,提出我国应通过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公平[9]。付睿通过研究美国民族教育差异性公平观的建构,提倡我国应吸取美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经验,践行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差异性公平观[10]。
3 启示与建议
3.1 加强与国外的交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地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更是中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鲜明特色。
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而文明互鉴,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根基。文化与教育血脉交融、相依相生。东西文明在时代的变迁中交相辉映、互放异彩。如何通过东西方文化与教育的真诚对话,实现互鉴互学、和而不同,正是当下世界教育创新的重要话题之一。因此,学者应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不断地从他国的教育政策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建设教育公平提出可行的意见。但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理论层面还不够,有关部门还应该进一步加以落实与推进,将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
3.2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和照顾
如今,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但是对留守儿童、残疾人群、低收入等弱势群体的关怀也应持续推进,教师轮岗制度在各地开始逐步推行。“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地区往往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较低的问题,教师交流轮岗则能够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配到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培育更多的人才。与此同时,应当健全贫困补助制度,进一步减免贫困生的学费,发放补助津贴,扫除贫困学子求学路上的阻碍。
目前我国特殊儿童群体入学率已经到达95 %以上,但入学仅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对于特殊儿童群体而言,其受教育的过程公平、结果公平都需要受到持续关注。现在,在特殊教育面临如下困境与挑战:师资力量欠缺,培养方案混乱且不成体系;并且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特殊教育受到更大的重视,能够调动的资源相较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部门需健全特殊教育的法律制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准入门槛,优化资源配置,制定补贴标准,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各地师范院校也应当加大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
3.3 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调合作,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
在家庭层面,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沟通协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和“管、教、评”分离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家校联系制度建设,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家委会代表家长向学校反映情况或建议,促进其参与教育决策;通过召开家长会或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11];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校层面,加强依法治校的观念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依法治教;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坚持依法治校与科学民主管理相结合,推进教师自主办学与学生自主成才相结合;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制度等各项配套规章和实施细则。
4 结语
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是人民幸福之梦,教育公平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底色。教育机会、资源的分配及分配规则是否公平合理,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梦想能否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把“学有所教”放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之首,体现出教育公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现代化既是教育观念与内容的现代化,也是教育装备与手段的现代化,但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人都享有公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公平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标志。
只有从国情、社情、校情、教情、民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地做好全面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要正确地分析形势,抓住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地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特别是要科学地处理好公平和质量的关系、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关系、发达地区教育和落后地区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大众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关系,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等,争取早日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 2020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 教育研究,2021,42(3):26-40.
[2]刘启元,叶鹰. 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2(1):50-58.
[3]魏亚丽,宋秋前. STEM教育研究:热点、分布及趋势[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1):10-19.
[4]田再悦,陈恩伦.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矛盾转向及实践探新[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3):197-202.
[5]王建华. 高等教育公平的两重性:隐藏的不公与想象的公平[J]. 江苏高教,2022(4):1-9.
[6]单俊豪,闫寒冰,宫玲玲,等. 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现状研究——基于近42万份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调查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6):1-9.
[7]许亚锋,叶新东. 慕课促进教育公平:事实还是假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3):83-93.
[8]余晖. “双减”时代基础教育的公共性回归与公平性隐忧[J]. 南京社会科学,2021(12):145-153,170.
[9]刘洋溪,钱梦婷,吴南中. 美国教育信息化何以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实践与启示[J]. 比较教育学报,2022(5):66-83.
[10]付睿. 美国智库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差异性公平观建构——以教育信托为例[J]. 比较教育学报,2022(6):50-61.
[11]闫寒冰. 我国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演进特征与路径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9(9):22-2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