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析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遵循的原则

时间:2024-05-07

王羽 王梦璐

[ 作者简介 ]

王羽,女,黑龙江阿城人,黑龙江省商务学校,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王梦璐,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商务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动画。

[ 項目名称 ]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ZJB1421287 课题名称:信息化环境下中职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策略研究。

[ 摘要 ]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教育教学也呈现出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教育效果。美育是素质教育环境下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有效发挥出其价值,本文就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遵循的原则展开探索。

[ 关键词 ]

信息化环境;美育教育;原则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51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教育通过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美育教育的宗旨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可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在步入信息化时代之后,社会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促使市场对于人才的诉求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不仅十分强调对专业素质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十分注重对综合素质人才以及创新人才的培育。美育作为教育体系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当代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文化自信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是受传统教育思想所制约,中职美育教育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信息化环境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技术,所以本文根据其实施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如下探索。

1 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特点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科学技术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身处在信息化环境下,学校美育教育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多元化。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资源也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教师在开展美育教育工作的时候,足不出户即可获得较多的美育教育资源,教育可选择性较强,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美育教育目标及内容来合理选择美育教育资源,这样就能有效丰富美育教育课堂,提升美育教育效果。第二,自主性。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资源变得越发的丰富,教师不仅能够直接获得,学生自己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获得与学习,这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而言意义非常。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美术画作,可以搜集动听的音乐作品,通过这种手段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真正有效提升美育教育效果。第三,互动性。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活动在开展的时候,还能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全新的渠道与平台,还能有效突破传统美育教育模式时空限制,让师生、生生之间展开无障碍交流与互动,这样就能为学生打造一个更为优质的网上美育教育氛围,从而有效提升美育教育效果。

2 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遵守的原则

2.1 体验性原则

美育与基础学科知识教育不同,情感及意象激发才是美育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情感与意象作为个体的体验,本就带有直觉性,是难以衡量的,所以审美活动通常都依赖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审美体验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审美体验的产生通常情况下都是以个体形式出现的,是个体的主体活动,无法采用强制或者是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为此,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要想有效开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等优势为学生构建极具趣味性以及体验性的美育教学课堂,这能有效激发学生审美动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参与到审美活动中。信息化教学手段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将其应用于美育教学课堂,就能有效刺激学生审美主体的情绪,从而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接受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地提升审美教育实施效果。

2.2 交流渗透原则

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要想顺利实施,不仅要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教师自身也需要发挥出组织、引导者作用,在美育教育过程中,要对审美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及组织,再通过交流与渗透的方式来有效提高美育教育实施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在审美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学生、学科特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挖掘学科及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审美教育因素,以此来实现美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有效结合,之后再利用师生互动、生生情感交流的方式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审美教育效果。在美育教育过程中,情感不单单是学习者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审美教育实践期间,个体的情感体验以及相互交流大多是依赖于教师的情感渗透、平等的对话交流,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要想顺利实施,还需要遵循交流渗透这一原则,毕竟只有在平等交流及互动中才能产生共同语言,从而有效起到良好的美育教育效果。而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要想真正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渗透,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为学生创设出平等开放的美育教学氛围,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交流渠道,从而有效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审美心理及物理条件,毕竟审美情感渗透及交流本就需要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必不可少的物理条件,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色彩、声音、图像与视频有效整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有效唤醒学生情绪,从而提升美育教育效果。

2.3 个性化原则

不同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及感受自然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审美教育本就可以说是一项主体性的活动,不同的学生对于美的感知也会有所差异,这个时候要想有效开展美育教育,自然需要遵循个性化原则。首先,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实施需要注重审美感受的个性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审美感受差异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美教育,从而有效提升美育实施效果。其次,注重审美鉴赏的个性化。不同学生对于审美对象的鉴赏大多是依赖于自身生活经验,而个人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则会促使其审美活动倾向及选择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美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遵循个性化原则为学生提供具有差异的审美鉴赏物,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为不同学生提供审美鉴赏物品,这样就能有效提高美育教育效果。

2.4 科学导向原则

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要想顺利实施,还需要遵循科学导向原则。从道德层面来分析的话,教师在美育教育实践期间一定要尽可能避免科学性的错误出现,尽可能做到不为学生传递错误知识。而且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美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美育教育目标、内容来合理抉择要不要使用信息化手段以及要如何使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化技术在美育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价值,从而有效提升美育教育的效果。

2.5 优化控制原则

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要想顺利实施,除了要遵循上述几点之外,还需要在教學实践期间遵守优化控制这一原则。在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其在审美教育中的双面性,不管是过度使用还是忽视其作用,都会促使美育教育出现不良效果。为了能够有效优化美育教育的效果,在信息化环境下最好是能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控制。

2.5.1 美育教育内容的优化控制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大多会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传递情感信息,而学生则可以直接或间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接受、加工或者是内化成为极具个性色彩的情感。信息媒体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美育教育资源,可是学生对信息量的接受能力却是有限的,如果在美育教育课堂中过度使用这些资源,学生不仅无法产生兴趣,甚至还会出现审美疲劳,不利于美育教育的实施。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美育教育内容、学生审美层次来进行合理的美育教育内容选择,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美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5.2 美育教育节奏的优化控制

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美育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美育教育内容的优化控制,美育教育节奏的优化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其主要涉及美育教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美育教育短期及长期规划等内容。在美育教育过程中,不同学科蕴含的美育素材均可谓十分的丰富,而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将这些美育教育因素有效挖掘并且展示出来,这样就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要想实现这一点自然需要依赖教师对于语言节奏的良好把控,所以教师在美育教育实践期间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语言把控及教学,才能有效发挥出信息化环境对美育教育的有效促进作用。

3 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新模式

3.1 构建“互联网+美育”教育新模式

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工作要想顺利实施,教师在开展美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互联网+美育”的教育新模式,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有效拓展学生获得美的途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美、感知美与鉴赏美,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升美育教育的效果。在信息化环境下,本就是各式各样文化交织的互联网时代,身处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各种信息可谓鱼龙混杂,很容易促使学生出现美感弱化及缺失等情况,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在美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美育教育课堂,以flash小动画、多媒体技术视频、图片等多项功能来有效提升美育教育效果,从而强化学生的美育体验,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直观且生动的美育教育课堂,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出美育教育的作用。

3.2 构建校园网络共享平台

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要想顺利实施,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构建校园网络共享平台,借此为学生打造出一个美育教育新阵地,从而有序开展美育教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为学生开设各种类型的美育共享平台,将其作为美育教育新阵地。例如,学校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加大对校内美育课程专属平台的建设,并且上传相关美育教育资源,如微课、慕课、网络公开课等美育课程,这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美育的兴趣;或者是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构建美育教育资源库,如可以整理与搜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雕塑、影视作品等一系列相关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将其作为美育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从而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建设与发展大学生自建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号、抖音官方号等等,借此为学生定期推送美育教育内容,再结合这些平台所具备的互动功能来有效促进学生相互之间分享、交流、体验与对话,从而真正有效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有效提升美育教育实效。

3.3 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美育教育实践活动

在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要想顺利实施,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织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的美育教育实践活动,这能进一步提升美育教育效果,深化学生的美育感悟与理解。为此,教师在开展美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网络资源为学生组织丰富有趣的美育教育实践活动,这能突破传统的讲解式、灌输式的美育教育枯燥的教学弊端,让学生乐学、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升美育教育的效果,有效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校园文化作为引领,借助各式各样的网络渠道开展活动,如网络审美沙龙、审美征文、艺术表演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达、创造与发表自己的审美思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优化美育教育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领域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美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自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美育教学,以此来有效促进美育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有效提升美育的实施效果,而学生也能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及提升。

参考文献

[1]钟群. 新时代诉求:“互联网+”与美育的深度融合[J]. 现代教育,2019(4):60-62.

[2]彭文秀,张晓云.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分析[J]. 中小学电教,2004(8):18-20.

[3]卓之洲. 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美育功能的实现[J]. 语文天地,2016(21):95.

[4]易子晴,钟金宇. 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中美育建设的必要性——以《传统图案设计》课程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41.

[5]徐令,张宏芳. 高职美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的不足与应对[J]. 文教资料,2020(1):126-127,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