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

时间:2024-05-07

周世璞

【摘    要】在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中,人文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千年所留下的历史瑰宝。文化道德不仅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立身之本,也是华夏古都五千年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文化根基。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我国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接班人与传承者。在现代法制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相互作用,在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将来,营造一个传统国民素质具有整体提高的环境尤为重要。

【关键词】文化道德  法律意识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121

法与德相结合将作为我国现代化社会推进的基础法律意识,社会用法律来严格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保障社会秩序,但只有人们心中都具有道德文化素养,提升本身的素质和善良,才能够让整个社会真正的法律意识长存。

一、道德文化对法律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儒三家文学鼎立,作为我国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的基础理念源远流长。在百家争鸣的学术讨论时期,也在人类王朝建都制度刚刚成立不久,人性与文化传统的相结合作为百家学说流传至今,成为了华夏人民的历史瑰宝。儒法道三家不同的理念体现了古代人民在文学基础上对人类自身理念和信念的一种探讨。知荣辱、知廉耻、懂礼仪、懂人伦,无论是君臣之道或是父母之恩、夫妻之道,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进行了理论升华。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法之一字应用到了我国古代帝王制度社会中的统治阶层法,以法治国,以王就都,成为了历代君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法治一词的体现代表了我国农耕文化的社会文化进步,从古至今,法律一词贯穿任何一代王朝法律的意义,可以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国家发生动乱以及维护国家安定,法律的存在也让人们找到了公平性决断的天平。

可以说,从古至今,法律的科普与实施都起到了维护华夏土地上人民和谐安定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人类是社会型动物,人类社会通过法律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在传统道德伦理与法制社会的并存中,道德的制约与法律条款的实施相互影响,在古代道德伦理上对于人们生活行为的约束,在法律上得到了体现,人们共同维持社会安定的志愿也演化成了人们对道德行为和品行水准的一种评判标准,将这些评判标准呈现于文字,也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公平公正的法律,正因为它符合人们心中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所以法律的建立可以说是通过人类自身对于文化道德的要求所构成集体人类所相互遵守的法律标准。可以说法律是道德文化在人们心中得到公平公正决断后的文字体现,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对集体道德认同标准的一种规范型制度。从法律的建立与道德水准的来源,我们可以了解到法律的诞生基础,由道德来制定,若一件事不符合人们心中的道义论法则,其本身在法律上的体现也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赞同,也就无法真正做到公允,帮助人们维护社会安定,所以法律的诞生,无非从传统道德进行衍生,得到一种人们共同的认可和赞同,尽管有些法律看起来无孔不入,但是只有人们心中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才会真正约束一个人的品德品行,作为其生活的标杆。

可以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中国人的性格影响深刻,中国古代社会对人品道德与个人礼仪水准的要求得以在后代展现,从人们日常生活中足以窥视到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礼仪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影响,比如餐桌礼仪中,中国人讲究合餐制,在餐桌上主位的方向留给家中年长者,其余座位依次为家中主要辈分长者,在餐桌礼仪的要求上也体现了中国古人以及现代中国礼仪之邦对日常生活中文化道德的要求可见,礼仪文化以及道德文化对人们本身自身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通过对人们道德素养的提高来达到稳定社会和发展的目的。多年以来,中国的法律制度让人们做到了心中有法律,并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当法律与严苛的执行手段相结合也能够提高人们对法律的看重与对法律的执行力。但是法律之外总有无法顾虑到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是非对错都可以用法律来评判,也不是所有的惩罚措施都可以用伤害的办法去判断对错,对于日常中只是偶有不道德的行为的人来说,并不足以用法律去管理约束他的行为。所以只有在人们心中建立起关于道德的堡垒,才能够真正让社会走向安定与和谐,当人们心中都拥有道德自我的约束感,有自我否定的时刻,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社会安定和谐。[1]

二、对大学生的法律道德培养策略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法律与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他们人生价值观培养道路上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年华正好,即将步入社会的生活是美好的,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在学生踏入社会之前,学校要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传授,去告诫所有将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这个社会是需要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面对的,因为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会让他们猝不及防,需要他们具备足够的道德水准,去坚持自己原本的初心,内心的选择;需要他们知晓法律的基本常识来防止他人对自己的伤害;也要警告自己的内心,防止自己去对他人做出任何的伤害行为。在大学的日常生活中,人群的聚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口角与争执,但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过高水准高素质的教育水平的学生会更多地选用理论来支撑此时事件的原委,用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我国社会目前对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放心,但也更加需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栽培,使学生们能够在踏入社会之后拥有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的武器。法律的警钟,响彻在每一个大学生的心头,能够帮助学生时刻警醒自己不可越过法律的界限,也不可对他人进行非道德的伤害。

在我国,大学生的比例正在逐年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要求也成为了教育培养学生的标准要求,现代化军事理论课的学习,马克思与毛泽东思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社会概念的形成,帮助他们建立更加良好的社会观与价值观。在法律道德的培养下,大学生将会了解宪法,学习宪法,加上中华文化道德礼仪的传承,他们身上能够体现知识与涵养,也能够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下,传承给一代又一代。[2]

我国传统教育方法传授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短板,传统道德注重传授给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方面的法学教育,而学生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法治思想,就会导致他们对法律的意识淡薄,只是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知识教授给学生,只能带给学生粗浅的法律知识,并不能帮助他们对生活中日常生活的法律知识进行体会与学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样的中国古代做官思想传递几千年,将人们的思想格局定势在对于国家大事的忧患处理当中,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法律知识的传递应该实事求是,对于平常生活中的见闻与发生的一切事宜都应当与法律进行联系。如果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将对于我国法律传播成为一大重要方式,选择专业的法律学教师对非专业学生进行法律科普与法律教学,可以帮助我国大学生在建立道德水准与思想文化层面上更了解中国法律法规,了解中国政策。

三、结束语

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第一,建立法制校园制度,保证法律的相关完善制度的实施,通过校园传递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法律的意义。第二,通过校园法治制度的强化执行,提高学生心中对法律的警醒程度以及对法律意识的深刻强化,做到在班级评选评优等方面要严格依据法律制度办事,做到公开透明,让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有效保障。第三,建立有效的监管组织执行是法律义务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只当执行能力提升,才能够让人们建立起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有问题出现,可以通过校园投票或者公开信箱证据收集等方式进行评判,公开信箱和公开证据等方式能让学生明白法治制度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法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需要学生从内心建立起道德水准与文化素养,才能够让学生面对事情发生和共同解决事件时,提出相应的问题来对应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用自己的道德伦理来要求自身行为,在事情解决过程中公平公正,通过证据公开展示以及评判标准公开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法制制度的本质思想,通过对各项问题真正的提出和展现,能够帮助学生们正确建立法治思想,树立真正的法律观念。

参考文献

[1]劉教东.浅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2]王开琼.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