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设计浅探

时间:2024-05-07

蒲丽群

【摘    要】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思维能力”,即数学教学主要是一个教师对学生思维活动进行引导的过程。通常来讲,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就要设计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来对学生施以引导。下面笔者就基于思维能力培养来对数学问题设计略作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设计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数学教学目标有所改变,开始从原来“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变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下面就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来对数学问题设计略作探索,试着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挖掘。

一、数学问题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若数学教师要想通过问题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数学教师就必须要切实有效地抓好教学设计环节中的问题设计,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遵循一系列的基本原则。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问题来对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挖掘,从而开始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趣味性基本原则

趣味性基本原则主要是指,要基于学生学习兴趣来进行数学问题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数学教学中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若学生充满了学习兴趣,那么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且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便会更好。数学本身是一门由现实生活抽象而来的学科,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更为投入地去學习数学,而设计一系列趣味十足的问题恰好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尽可能多地采用直观呈现的手段,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处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来使其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其对于数学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将会变得更为强烈。另一方面,问题设计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地考虑将其与游戏进行结合,尽可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在形式更为灵活、自然、自由的游戏中更好地去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思维的有效引导。

(二)开放性基本原则

开放性基本原则主要是强调要通过设计的问题将学生的思路打开,使学生的思维发散性进一步增强,并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去尝试创新。这时数学教师所要把握好的重点是,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一些不良的思维习惯还有机会被改变,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情境相对开放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以更好地保持和发展,从而学生的思维品质便会不断得到提升,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也就自然而然地取得了成功。一方面,问题设计要适当提供开放的问题条件,不一定要求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全部有用,同时解决问题的一些必要条件可能需要通过一番思考才能知晓,使得学生开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专注地去观察、思考和揣摩,令学生的思维能够得以更好地发散,帮助学生进一步活化思维。另一方面,问题解决所采用的策略不应有过多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已知条件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并找出多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使得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同时借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

(三)科学性基本原则

数学是一门极为严谨的学科,数学问题设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使用符合规范的语言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一方面,数学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来把握好“思维发展特征”“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词汇来组成问题,通过精确的、无歧义的、清晰的表达来确保学生能够读懂题意。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根据学生当前的阶段性特征、教学要求、学习需求来综合设计,在确保问题科学性的基础上适当地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思考,确保能够用精确表达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

(四)启发性基本原则

数学问题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务必要让学生自觉地去尝试解决问题,或是静下心来独立思考,或是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探究,或是在必要的时候向教师寻求帮助。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先对所要教学的内容对问题进行设计,再就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然后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开始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来进行主动探索,帮助学生自然地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数学教师需要对设计问题进行合理把握,既不能一次向学生提出太多问题,又要确保问题的难度不至于过大,尽可能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范围内设计问题,积极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分析、推理和探索,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启发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二、数学问题设计要采取的一些策略

上述的基本原则是数学教师设计出一系列高品质问题的必要前提,属于理论层面。那么,要如何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有效培养呢?这里最关键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接下来就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力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尽可能好的培养。

(一)数学问题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准备

数学专业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是教师顺利进行问题设计的一个基本前提。当教师掌握了足够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之后,才能够设计出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数学问题,给学生营造广阔的数学发展空间。一方面,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专业学习,或通过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或通过相关书籍、杂志、学术研究报告的阅读,或按时参加校内教研组举办的教学研讨会,以此来使自身的数学教学理论水平得以更好地提高,为数学问题设计做好相对应的知识与技能准备。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参加学校牵头举办的公开课活动,以此来将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学习过来,用于自己的数学问题设计之中。另外,数学教师还应该清楚地知道做题的重要性,不仅是要设计问题让学生解决,自己更要多去做一些高质量的数学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好地把握问题设计的一些关键细节,使自己的思维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设计出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数学问题。

(二)数学问题设计应从教材出发并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

一般来讲,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是教师问题设计所必须要围绕的关键。其实,数学教师进行问题设计的素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材,只要教师能够理解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教育内涵,就可以把握好问题设计的主要方向,将教初中的符号、图片、概念表达等全部融入到设计问题中,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一方面,数学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参照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进行把握,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对教材内容做出调整、优化及整合,然后再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设计。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进行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需要对教学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设计,以此使学生利用已知对未知进行探索,使学生开始懂得并学会“如何学习数学”,帮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问题设计过程中要适当考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教学正在大力提倡“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同时还强调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核心理念,故数学教师在问题设计中需考虑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关键。具体来讲,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主要起到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的作用,而学生会在问题的探索中发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将这些问题予以解决,然后通过这些得到解决的问题去总结相应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所呈现的数学知识是呈螺旋上升的,可以使学生直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无穷魅力。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借由问题设计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探讨,在强调“教”的同时,也对“学”予以关注,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自由、轻松地通过问题探讨进行学习,而不用等教师将知识送到面前来。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将问题交给学生来自行探索,或让学生自己借由已知知识和通过资料的查阅来解决问题,或让学生三五人一起对问题进行研究,而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即可。

当前教育的关键就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必须要放在第一位的就是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通过问题设计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中更好地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令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足够有效的锻炼,以便能够对学生的未来造成更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雪红.浅谈数学习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下),2012(3):125-126.

[2]赵光义.思维能力培养与数学问题设计[J].中学理科:综合,2008(9):21-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