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刘小莹
【摘 要】本文研究了五年一贯制大专教学现状,提出了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本校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 五年一贯制大专 教学改革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04
一、现状调查
五年一贯制大专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自2015年起开办了五年一贯制大专,培养了约3118名学生。对在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其中约45%是留守儿童家庭、15%是重组家庭、10%是单亲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凸显学生的学习、品德、心理等多方面存在问题,学生自律性差、学习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关爱、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需要学校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方法。
五年一贯制的学生需要参加转段考试衔接高职,因此中职段课程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但学生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大学校园学习,对专业和岗位的认知度较低,所以在中职段不应设置专业核心课程。高职段注重岗位需求与课程的衔接,培养目标与高职学生一致,但部分中职段与高职段的课程重复安排,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五年一贯制大专教材在选择上忽视了生源层次、文化基础、自身特有的学习规律等问题,部分教师同时讲授五年一贯制和高职的课程,选择使用同一本教材且使用多年,虽然教材的版本有所更新,但是部分教材内容仍未更新。一些教材案例不贴近实际,与新技术、新趋势也结合不大;而且过于注重对工具的使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目标不明确,与学生的学情不符;排版紧密,视觉效果差,且忽视了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文化基础。目前没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专门针对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图形图像处理教材,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余地也不大。
五年一貫制大专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层次不均匀,学习习惯差。大学校园与初中有较大差异,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学习,导致其学习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导致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出纪律差、玩手机、睡觉等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枯燥,出现学生不参与课堂学习或是拒绝配合教师授课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被动地听任教师安排。
除此以外,教师缺乏对课程评价的系统性培养,大多数教师直接沿用高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脱离了课堂教学实际。以图形图像处理这门课程为例,现有评价方式采用课中考勤、平时作业(实训报告+作业)、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来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偏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没有针对个性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对动手能力、学习态度、创造性等没有合理进行多维度评价。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年一贯制学生存在不同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正视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班主任、辅导员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反馈学生情况。让班主任、辅导员参与到教学工作当中,针对每位学生开出解决“药方”,尽可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得到发展,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自制力和语言逻辑能力差,惧怕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堂上沉迷手机和游戏,但对实际应用和动手操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真实案例结合教学内容,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项目式教学设计,融合视觉、听觉刺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收获知识和技能。项目式教学内容设计从简单的问题着手,由易到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挑战,增强学生通过刻苦学习获得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做好教学培训工作
学校举办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等专题培训,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部分。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引入优质线上课程,提升教师技能。划拨专门经费,奖励教师教学改科研。系统性地培养一批擅长五年一贯制大专教学的教师,促进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大专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改进课程设置
(一)做好课程衔接设置
中职段的课程以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高职段的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为主。结合岗位实际和用人单位需求,统筹贯通中职段与高职段的教学安排,构建具备基本的文化、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设计体系。
(二)贴合市场需求设置课程
通过岗位工作过程及专项能力分析,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可以考取的职业证书来确定专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工学模块,从而达到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工作流程——职业能力——教学进程”为思路,并把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整体设计出中职段与高职段的课程设置,最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四、补充线上课程和自主开发教材
(一)综合应用线上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到了日常生活中,为线上课程的发展提供了软、硬件的支持。丰富的线上课程可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作为教材的补充选择。线上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其他人开发的课程,一种是教师利用平台自己开发的课程。线上课程拥有完整的课件、微课、试题库、师生交流的讨论群组等渠道,还有获取学生反馈的调查问卷、后台数据反馈等数据分析服务,能很好地辅助教师教学。
(二)自主开发教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和课后调查,分析在教学本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将课程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相联系,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合理设计开发适合五年一贯制学生使用的教材。
教材的编写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应用。以图形图像处理这门课程为例,在教材编写时还要注意内容结构清晰,排版简洁,步骤明确,四色或双色印刷阅读体验更佳。
五、强化过程性评价
把智能云平台及智能手机加入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智能学习平台设置教学环节中的作业、课堂互动、签到、课程音视频、章节测验、项目式教学等的权重,还可以对学生章节学习次数、发表与回复讨论、专题阅读时長、章节中的直播、微课或视频以及考试成绩与线下学习行为进行权重明细分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智能手机与智能云平台,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做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实时生成过程数据,通过数据搜集、数据筛选、数据分析,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评价。
教师——课前、课中、课后——[智能云平台、手机(生成数据)]——课前、课中、课后——学生
六、完善课程教学模式
(一)将手机从游戏工具转变为学习工具
五年一贯制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没有网络时玩电脑自带小游戏,有网络时玩在线游戏或者从头到尾精力都在手机上。智能云平台、智能手机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预习反馈。
设计学习资源——平台资源推送——学生自主预习——平台试题检测——平台数据反馈、师生交流——收集学生问题——确定教学重点
2.课中立体交流。
课程导入(课前问题、经典案例、热点时事)——课程讲授(课堂互动、平台互动、翻转课堂)——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检测(问题讲解、讨论分析)——强化内容
3.课后拓展实训。
课后任务发布——扩展学习资源——师生互动交流——作品提交——学生自主预习
将智能手机变成学生学习的利器,智能云平台和手机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结,为教师和学生打造了一个立体的学习交流空间。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环节借助智能云平台和智能手机来进行搭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教学活动相结合,激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交互。
七、结束语
本文采取多种研究方法调查了五年一贯制大专教学现状和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内容的改革措施。希望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大专通过教学改革,能够提高五年一贯制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应用技能,促进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促进五年一贯制大专的专业建设。此次教改推动了学院对五年一贯制教学的研讨与探索,促进了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师资队伍的建设。五年一贯制大专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将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使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大专教学改革策略更加科学、合理。【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项目名称: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大专教学问题剖析及改革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3572】
参考文献
[1]许兵,吴旭锦.五年一贯制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6):81-84.
[2]夏锋.对“五年一贯制大专”新生课程设置的一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05):63-65.
[3]韦统友,王芳.“十三五”期间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05):60-6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