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07

余皓婷

【摘    要】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后群众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其中,高校大学生群体在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本文将浅谈学生大灾大疫后的常见心理问题,坚持因人而异和积极干预的原则,最终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突发事件  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90

一、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

作为高校辅导员,掌握突发事件防控的相关知识,了解大学生状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正确的德育引导,都是辅导员高校的工作内容之一。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一般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四类。[1]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也明确指出,因地震、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学校有责任履行对学生的相应责任。[2]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这其中就包括辅导员需要及时稳定相关人员的情绪,能进行事后集体和个体的心理疏导。[3]

二、突发事件下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多数的灾难亲历者在往后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症状,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大学生群体普遍家庭环境良好,学生自幼受挫折能力較弱,面对天灾人祸易产生情绪的波动和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对他们的心灵成长易造成伤害。高校辅导员只有掌握了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1.恐慌心理。高校学生是信息时代中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对信息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一些微小的信息都将成为学生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加之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大学生群体间的恐慌感势必有急剧上升趋势。

2.焦虑情绪。突发公共事件,顾名思义,是突如其来的有规模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是不可能按照预设来发生的,其在初期的摧毁能力未知,持续时间不明。学生难免会担心和害怕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无法正常运行。过度的焦虑让学生产生了情绪不稳定,烦躁易冲动,失眠多梦的现象。

3.抑郁心理。大学生有了突发公共事件的亲身经历,在一段时期内会显得郁郁寡欢,容易胡思乱想,心情沮丧、状态低迷,自我封闭,对外界有排斥的心理,对生活和学习缺乏动力,还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对学生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三、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疏导原则

1.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干预疗法。[4]高校辅导员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征,确定出不同的心理干预手段,从而缓解学生心理症状,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2.坚持积极主动的心理治疗方式。高校辅导员应采取正强化的方式,给予学生鼓励、肯定,是对学生内心的认可,尽量避免和克服消极的心理干预。

四、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疏导对策

高校要高度关注大学生在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心理问题,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中,辅导员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后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疏导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1.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制定合理心理方法。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教师,可以较快地了解学生在突发公共事件后的情绪变化,掌握学生心理状态。面对突发事件,辅导员要快速做出反应,要合理利用相关统计工具,收集、整理学生该时期的身体健康情况,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估。高校既要了解总体学生的心理水平,又要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专业心理辅导。例如,有的人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向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并向专业心理医生和心理机构寻求帮助。而有的学生只存在轻微的情绪波动,没有其他不良心理问题,那么辅导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放松方法,如腹式呼吸、适度运动、正念冥想等,平复内心的焦躁不安。[5]还可以鼓励学生转移注意力,将精力放在学习和生活上,以积极乐观的心境面对突发公共事件。

2.整合高校专业资源,提供公共心理服务。辅导员应整合高校中现有的优势资源,组织高校的心理社团、心理工作室和心理学专业人才等多部门,为高校师生可和大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具体可有以下做法:第一,高校要与专业心理人员与机构、组织合作,编写突发公共事件下大学生心理调节对策的书籍,让学生初步掌握心理疏导方法,面对轻微的情绪波动可以自我调节。第二,开通心理热线咨询电话。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倾听,做一个倾听者,分担学生心理压力,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又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烦恼。第三,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学生擅长互联网社交,所以通过QQ和微信等APP线上咨询,辅导员摆脱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提升心理咨询的工作效率。

3.关注学生心理反馈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提升专业素养。高校辅导员除了要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事后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了防止学生在今后的心理健康再次出现问题,辅导员需要对学生事后的心理状况跟踪随访,与班级干部及时沟通,跟进个别学生的心理治愈情况。另外,高校辅导员还需要从学生心理辅导中总结经验,主动学习与心理学相关知识,加强辅导员专业培训,不断加强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让高校辅导员在增加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不断推动高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保障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学生安全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S].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

00206/t20020625_81855.html,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4]赵旭东,刘中民.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2.

[5]陈翔,胡志斌.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