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时间:2024-05-07

李瑞尧

【摘    要】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已经经历了很多,收获也很多。可以说,他们的数学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他们的思维特点正在逐步由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需要与感性经验相结合的。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不能够中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就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4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俨然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目标。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的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广阔和灵活。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虽然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是由于数学思维是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一项思维能力,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仅完成较浅层面的知识学习,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得到拓展。由于教材层面的知识理解起来相对简单,学生很难发现更深层知识下的数学思考方式,其自身的数学思维很难得到锻炼。结合这一情况,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基础知识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先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再与学生共同完成深入分析。例如在讲解“集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设计合理的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先通过具体的举例等方法,使学生对交集、并集、补集的基础性概念产生一定的了解,然后留给学生与三种概念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了解交集、并集、补集在具体数学题目中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对三种集合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拿到具体的题目后,他们会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了解集合的具體应用。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数学的世界就是“解”的世界

在课堂中,作为教师,不是要一一把题目解答出来,关键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去解题,全班几十个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想法,这就为多渠道解题打开了阀门,也许一节课下来,就解决了一道题,但是全班同学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并且有好几种解法,这比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十几道题效果要好很多,学生自己真正体验到了解题的快乐,并且树立了信心,以后遇到问题也有动力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等着教师来解答,学生自己思考解题的过程就是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这样的实践是深刻的。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数学解题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要舍得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讨研究。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相信学生。同时为了让学生在解题中能够降低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方案。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连贯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同化或者顺应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检索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自己的建构过程。这样能不断改善自己的认知策略,不仅能够学会数学,而且越学越聪明,有力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三、打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指学生在进行某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传统单一的思维方式影响,很难进行创新。这一问题对于学生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而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其弊端更大,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学生很难打破思维定式,数学思维得不到显著提升,他们在进行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很多教师会采取模板化教学,即根据某一类型的数学题目,规定具体的答题步骤,让学生完全按照这一步骤进行题目的作答。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某一类型题目的作答方式,但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此相反,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式,让学生在拿到某一具体题目之后,能够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

四、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学会“问”

学问的获得有两个主要的渠道,一个是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讲,也就是学。还有另外一个渠道就是问,学和问相结合,才会有渊博的学问。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升学压力,有了学习目标。因此,他们在课堂上都认真的听讲,根据自己的认知在抄笔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善于提问。提问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可以在疑难中问,在关键处问,在课堂结尾处问,在课程开始时问。学生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开端,也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开始。新课改认为,课堂是教师、学生和书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提问与回答是师生对话的最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课本和学生心理特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找出能引发学生思维兴奋点的问题来问,使问题能问到学生的心坎上,刺激他们求知的欲望。教师的“问”,要在启发上下工夫,富有启发的“问”,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要用巧妙的提问,给学生指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途径。高效的教学的本质就是良好的师生交往互动。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在为学生思维活动做铺垫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中,教师应该以真正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总而言之,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多种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得到稳步的提升,对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章哲.基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3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