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07

张洁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和日常教育方面大多数都缺乏家长的参与,进而导致学生在道德素养建立和知识素养塑造等方面呈现出各种问题。所以在当前新的教育大环境下,加强家长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参与度是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前提。本文中我就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展开探究。

【关键词】农村教育  留守儿童  家校共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146

教育是强国之本,所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教育教育事业,不断地探求提升国民素质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朝着细分工、高科技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不论是从国家建设的宏观层面来看,还是从个人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微观层面来看,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实现了腾飞,而正如哲学所讲政治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发展,物质上的富余使得人们在保证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丰富,所以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上日程。尤其是加强原本落后的地区,如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后代的文化水平,是促进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改革、教育资源投入都有方向性的朝着农村倾斜,而在农村教育投入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面临一些问题,即本文中我们所要探讨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群体是我国绝大多数农村都会存在的一种现象,从社会调查来看,农村的留守人员通常在年龄上呈现出两极化,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两部分人群往往劳动能力较弱,并且很难做到根据环境灵活地适应各种生存条件。所以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倾向于去城市打工,这给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改善的同时也导致我们所说的留守问题出现。而在留守的两类人群中,留守问题更容易带来不良效果的群体是留守儿童,因为相对于老人来说,儿童群体正处在身心初步成长的阶段,其除了缺乏基本生存能力之外,更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尤其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照顾,稍有不慎就容易走上歧路,形成思维和行为方面的畸形发展,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本文中我们重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展开探究,并且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而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最大限度地保证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某一环节中的人才。

一、家长角色缺乏环境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相关研究表明,留守经历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当然这影响有好坏之分,但从研究实践来看往往是不良的影响占多数。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在家长角色缺乏的环境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呈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农村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家庭教育中家长角色的缺失,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缺乏最为亲密的监护人,替代者往往是祖父母等隔辈亲人或者是和父母同辈的旁系亲人,而这类监护者往往也属于留守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于事物的认知较为简单,所以不论是在儿童的学习和心理成长方面能够起到的有效引导较少,进而导致留守儿童的监护名存实亡。并且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本身性格就较为多疑、敏感,在“无人”监管状态下,更容易增加误入歧途的概率。

其次,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留守在农村,而当前教育资源的配置来看,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客观差异,在学校教育方面也必定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师资、硬件和软件等资源配备补全,尤其是缺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进而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且缺乏对应的创新和改革,造成学生教育方面的落后。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处于各种原因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并且大部分的教育寄托于学校,而教学质量的不稳定势必为留守儿童未来的教育雪上加霜。

最后,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家长缺乏参与很大程度上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淡漠等情况,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和接受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一方面,对于农村家长来说,外出务工往往需要长时间和孩子分离,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过于“独立”,缺乏对于家长的亲密感,并且逐步造成亲子之间交流代沟的出现;而另一方面,家长缺乏孩子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不了解孩子的受教育状况,进而也就很难配合教师的工作开展学生教育,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对策

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得出一个最核心的结论: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呢?此部分中我就结合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有针对性的给出几点教学建议。

首先,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当留守儿童家长的引导者,改善外出务工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而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系,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作为教师,我们在接收留守儿童班级时,先要从了解学生入手,明确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接触学生的父母,并且充分了解其个性和需求,从而针对学生的问题,教给家长对应的交流和沟通方法,进而营造和谐的、有爱的亲子沟通关系。

其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我们也要大力健全学校教育体制,弥补学生原生家庭的缺失。一方面,我們要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建设,多个途径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转变某些家长一切教育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传统观念,学会从自身出发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最后,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要秉承着家校共育的原则,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中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家长当然不可能是随叫随到就来开家长会或者是参与教育讨论的,但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通讯等手段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并且通过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策略,做到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总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未来个性和人格的发展,未来行为的呈现都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家长作为孩子原生家庭环境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所以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我们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策略,从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求出发,更能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希望以上所分析、分享的内容能够对留守儿童教育方式的优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