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07

应履全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教学重视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再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转变了教学主体,从教师过渡到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导入法  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137

初中数学的知识较为抽象,计算量较大,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数学思维和极强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找寻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问题导学法便在这样的要求下应用开来。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利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是本文的探讨重点,同时,也就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一、具体运用及积极作用

1.运用到课堂导入中。要将问题导学法灵活运用到数学课堂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问题导入也称为直接导入,即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开启本堂课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测,通过学生回答的流利程度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可总结出难以掌握的重难点,课堂上着重讲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导入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是有一定要求的。①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相契合,不能过难,降低学习热情,也不能过于简单,达不到教学目的。②问题不能太死板,教师要提一些灵活度较高的问题,方便学生探索,提高兴趣。③提出的问题要与本堂课知识点紧密联系,真正起到课堂导入的作用。

2.运用于课堂学习中。在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主要贯注于小组讨论上,即形成一个以问题为基础的探讨式课堂。传统的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是被迫学习,教学质量可想而知。问题导学的主旨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负责提出问题,起一个引导作用,接下来就是学生们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自主探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不同想法的碰撞交流,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锻炼数学思维,研究出一个题的多种解答,甚至比教师的解题思路更为简单,培养创新思维。

3.运用到课后习题中。将教学方法运用到学生的课后习题中去,这是一大创新,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师上完课后,教学方法难以沿用到课后的教学现状。首先,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课本上的习题,而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掌握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安排习题,层层递进。其次,习题必须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在习题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比如,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初中数学的难点,教师要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合理设置习题的难度,并要求学生运用图表等方式辅助学习,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中运用不恰当。教师不能合理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极易造成两个极端,不用或者是滥用。首先,部分教师秉持老旧的教学观念,仍以讲授为主,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其次,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还不太适应,控制不了度,即课堂讨论的时间及纪律,这也给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困难。最后,少数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会倾向于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交给学生,造成部分学生趁着问题的讨论时间开小差,聊天等,同样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2.问题设计不合理。问题设计不合理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教师选题不恰当,没有切实联系本堂课的知识点,难以使学生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比如,当教师讲到二元一次方程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能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而将一元一次方程融合进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花费时间去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而且还不能及时地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这与最初的本意背道而驰,有可能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使学生搞混,加大了教学难度。

3.难度不适宜。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难度较大的问题,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往往可能看到题目,就望而却步了,甚至极有可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这都是需要在运用过程中尽量避免的。

三、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师要把握好运用的度。教师要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改变当前落后的教学方法,融入有助于当下时代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导学法。针对教师难以把控好课堂时间和纪律的情况。首先,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查看学生问题探讨的进度,准确把握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既不给学生可乘之机,也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其次,教师要规范课堂讨论的纪律,一旦結束探讨,就要抽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这才会成为他们积极讨论的动力,专注于数学学习,不再插科打诨。

2.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对学生负责,课前选题一定要谨慎。问题要有针对性,是对本堂课知识点的重点运用,方面学生巩固掌握。如何确保教师选题的恰当性呢?首先,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其次,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经验,共享备课内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质量。

3.根据学生能力,合理把控问题难度。课堂选题要以学生的能力为依据,在实际的课堂运用中,还要分阶段把控问题的难度。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就要尽量简化问题的难度,重在选用趣味性高,灵活性强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则应以“层层递进”为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慢慢加大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由此,才能调动学生对数学探索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这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起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另外,通过探讨式课堂,还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调动积极性,渐渐培养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但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多加注意,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