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中段数学情景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07

杨力

【摘 要】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景的有机融合,改变了传统枯燥教学方法给小学生带来的压抑,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把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现实中展现出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掌握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123

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定的情境,结合小学生日常能接触到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时期是形象思维占据主导的一个年龄阶段,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系尚未建立,判断、推理、演绎、归纳的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集中,这些特点对于数学这样一门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而言,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明显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应用情景教学法,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质量。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实践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必须积极创设操作情景,加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学内容的时候,数学任课老师可以相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定理、原理进行讲解,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折叠正方形、长方形,让同学们找到身边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正方形、长方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把握。

二、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问题意识为导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而有的学生马上提出:“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如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行吗?”学生的这一质疑激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

三、创设情境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要做到区别对待

小学不同的年级由于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的不同,情境设置也应当有所区别。一般而言,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更加形象的图片、游戏、动画更感兴趣。因此,采用色彩鲜艳、声情并茂、变化丰富的课件工具,往往能得到好的效果。而相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对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知识探求、问题思考更感兴趣,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简单的情境和故事已经不能满足,抽象的问题更能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引入与之前所掌握的内容及日常生活中有矛盾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能够使其置身于未知氛围当中,制造悬念,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教师进行辅助和答疑,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谈话交流能力,使得课题教学模式上的单一性被打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以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把枯燥的教学兴趣化,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地进行合理、适当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总体教学质量出一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耿淑香.淺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才智,2013,(12):65-65.

[2]黄耀成.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J].科学中国人,2017,(8X).

[3]杨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8):50-50.

[4]黄耀成.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J].科学中国人,2017,(24).

[5]王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2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