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英语比喻性词语中文化内涵及翻译

时间:2024-05-07

吴榕莉

【摘 要】本文通过列举大量例子,分析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指出在文化内涵方面英汉语言中的比喻的相同与不同,并介绍了英语语言中的比喻性词语翻译处理时采取的针对性方法,旨在说明翻译过程中只有灵活处理,才能达到既忠于原文又便于理解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比喻性词语 文化内涵 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08

语言使用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是语言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因素,而比喻性词语则是通过语言使用者的想象,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结合起来而产生的。如果译者对源语使用者的文化及社会生活不够了解,就可能产生错译。

一、英语比喻性词语中文化内涵

(一)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

从历史上看,由于英国长期受到罗马的占领,因此,英国文化在这段时期也发生了许多改变。希腊、罗马古典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对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英语中与希腊罗马神话相关的比喻性词语有很多,如: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致命的弱点);Helen of Troy(特洛伊的海伦;倾国倾城,红颜祸水)。翻译此类比喻性词语一定要注意它的来源背景,选取恰当的含义。

(二)来源于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宗教代表的是一种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就构成了特定社会的文化核心,被一代代地流传下去。由于宗教是组成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逾越宗教这部分是非常困难的。另外,表层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在语言和文化的物质方面停留着,要交流下去也很容易;对比而言,因深层文化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深层次意识形态,所以沟通上仍面临诸多困难。

(三)来源于地方风俗

不同的地区,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地方风俗与生活习惯,从而造成语言习惯、发音等的不同,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比喻性词语,如free lunch一词(免费午餐;引申:不劳而获);doggie bag(狗袋;引申:外卖盒、食物袋)。翻译此类词,如果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进行逐字翻译,则难以正确传递源语比喻词的内涵。

二、英语比喻性词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翻译人员更喜欢使用直译法进行翻译,这种方法翻译的语句,能够保留原文文本中的比喻性词语的原型,尽可能的保留原文信息,译文文本也就与源语言最为接近。随着不断的积累,语言也随之发展壮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要找出谚语和成语完全相同的喻体及喻义是比较容易的,一般针对这种情况会采用直译法。用此方法来处理比喻,在汉语中移植进西方比喻,丰富了汉语语言。英语中很多比喻的喻体在汉语中被原封不动地引入进来,并被广泛流传。比较常见的有“潘多拉的盒子”(Pandoras box),“眼睛是心灵的窗户”(The eyes are the window to the soul),“鳄鱼的眼泪”(crocodile tears),“酸葡萄”(sour grapes),“冷战”(cold war),“黑马”(dark horse)等。相对来说,英语中并不会经常移植汉语的比喻性词语,因为这类词汇大多含有中国特色,例如“半边天”(half the sky),“纸老虎”(the paper tiger)等。文体风格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有时译语中既使有相对应的喻体,也要将原喻体得以保留。比如:弥尔顿的Paradise Lost(《失乐园》)中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是这样说的:Better to reign in hell,than serve in heaven.直譯就是:“宁愿在地狱里为王,也不肯在天堂里为臣。”这句话的内涵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译为“宁为鸡头,毋为牛后”,那么其宗教韵味就失去了。

(二)意译法

意译指的是舍弃比喻。有时翻译需要的是采用解释性译法,换而言之,译文的前提是忠实于原文内容,并且原文结构不被束缚,使其更符合汉语的规范。在文化方面,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出现英汉成语、谚语对应不上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如:The answer is a lemon。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可能会把这句话翻译为:“答案是一个柠檬。”但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无法理解”“没必要回答”。此外,在汉语中,“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是经常被提起的。对这句话的译法有两种:一是He did not expect that Cheng Yaojin appear half way.另一种则是Little did he expect that half way another man should appear and try to poke his nose into the matter.从这两种翻译结果上看,第一种是直译,很明显如果译语读者不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对程咬金的来历并不知情,就难以理解原文;第二种是意译,省略了人物的名称但对其进行了解释,便于译语读者理解原句的真正含义。

由此可见,在翻译的过程中,处理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译者既要对本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通晓源语文化,对于原文所要传达的真正意思要充分理解。另外,忠于原文又高于原文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通过译文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文化信息,力求在各自文化里保持源语与译语的含义相当,克服文化翻译中的困难和障碍。

(三)套用法

在内容、风格、形式上来看,有的英语比喻与汉语比喻有着相似之处,英语比喻性词语在汉语中很容易找到与其意义接近的对应词。人们在使用这些词的过程中,就能了解到英语原文所要传达的意义,让中国读者接受。在翻译时,可以直接套用汉语同义习语。例如: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钱能使鬼推磨);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使用套用法要注意忠实于原文,并保持原文的原有形象,还要在翻译中与汉语习惯相符合。但是,要注意不能盲目调换民族文化。比如:将“as wise as Solomon”译为“智如诸葛”,这样翻译容易让人误以为不只中国有诸葛亮,外国也有,给人的感觉是不伦不类。又如“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这句话,如果将其翻译为“倒卖槟榔到广东”这句中国俗语,尽管能表达出一样的含义,但是这两种语言喻体所处的地域差之千里,源语的异域风情全无。从这一点上看,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沉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英汉两种语言均有各自的特点,也都有大量含有文化意义的词汇。在翻译中,文化内涵的文化差异也起到关键性作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进行语言转换,而是要透过语言表层,真正地了解其文化内涵。对于英语比喻性词语的翻译,译者必须要弄清词语的真实含义,重视文化因素,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传递原意。

参考文献

[1]王旭东.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其翻译[J].甘肃高师学报,201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