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威成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经常在文化学科中听到的词汇,事实上它对所有学科都适用。体育课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终身受益;二使得教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习惯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13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笔者在体育教学课程中经常遭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生们在排队、跑步中挤来挤去以及不遵守课堂纪律等不良习惯的出现。这种现象已经影响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构建小学低段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已成为目前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此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构建体育习惯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小学生的生理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家庭条件优越或者父母的溺爱,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家中不劳动,只有在学校的体育课上才有一定的锻炼机会。可是仅仅依靠体育课上短暂的锻炼时间,对学生起不到有效的锻炼效果。作为家长也很少去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构建学生体育习惯、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处于骨骼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有利于小学生的生理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虽然一直在宣称为学生“减负”,但是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应试教育对学校教育仍有着较大的影响,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并没有从源头上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学生对学习表示累,心理上经常遭受很大的挫败感,并表现出一些反常的行为。体育运动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他们的疲惫状态,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转移、发泄,产生一种释放后的愉快感受。
(三)有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小学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初期,对以后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可以在许多运动中与其他的伙伴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在当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带来的不同感受,可以学会解决各种难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自身个性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集体协作,塑造学生良好品质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在运动中开展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升体育教学的育人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树立集体荣辱观,提升学生自身行为的规范性。如列队是考验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环节,个人的不协调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整齐度,因此,教师要通过严格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体育课中身体活动的内容居多,很多项目技巧性较强、难度和运动量较大,很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或心理原因,存在怕苦怕累怕受伤等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帮助和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完成学习任务。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科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创设丰富教学情境,锻炼兴趣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阶段中,教师更为重视借助学生身体锻炼令其学会基本的技巧、掌握一定能力。而对于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活动习惯则没能全面考量。一些教师甚至还将课堂作为体育锻炼活动的场地,并没有全面重视学生从事锻炼兴趣及活动习惯的培养。实则,锻炼兴趣是激励驱动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核心环节,活动习惯是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有效保障。要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效率,推进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便应由培养习惯、激励兴趣入手。小学体育教师应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而引导激励学生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提升学习兴趣,令其在自主参与中获取满足感与喜悦感。同时,教师应令学生明确,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锻炼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始终是革命本钱,只有健康身心,才能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在体育锻炼之中,令身体素质变得更加优越,学习劲头十足,获取全面持续发展。
四、合理引导,提升学生自律性
小學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学生从事体育锻炼行为不能由教师取代。为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便应将教师作为主导者,培养学生提升自律意识,进而自主积极的从事体育锻炼。
实践教学中,应强化教师主导性。所谓主导,需要涵盖教师积极的主导示范以及科学的引导教学。这里的主导示范,也就是小学体育教师应努力变成学生模仿的楷模与学习的榜样。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具有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教师日常的锻炼习惯、教学方式,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活动习惯形成作用影响。为此,实践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的光说不练,应积极主动的深入到学生之中从事丰富的锻炼教学活动,为学生发挥良好的示范榜样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命令体育委员或小组长引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并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而是在一旁观看。这样的教学模式持久下去,会令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不尊敬情绪,无法对教师的指令言听计从。实则,倘若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之中,便能够发挥良好的引领与榜样作用,在较多时候则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影响,其作用要比反复强调、不断灌输来的更有效。再者,小学体育教师应为学生做好技术引导。
总之,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学习习惯,小学体育教师只有提升认识、更新观念,培养学生形成自律意识、实施科学的教学引导,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丰富课堂教学,制定科学的培养锻炼计划,方能真正令小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从事体育活动,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综合学习素养,并获取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文波.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86):13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