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4-04-24

自1949年建国以来,乡村治理模式发生了数次调整与变化,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城乡经济发展更加趋于协调,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乡村社会治理的调整和转变提供了经济基础。现在的农村处于一个变革的阶段,乡村治理和乡村秩序的基础正在发生巨变,乡村治理面临新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三治合一”模式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村社会治理问题的发展思路,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也为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总览性思路,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乡村治理目标不明确。很多乡村地区并没有确立出合理的社会治理目标,机械式的治理方式十分普遍。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省份的乡村地区在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等层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也使得统一的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的确立具有较大难度。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其也倾向于按照上级政府的指示进行乡村社会治理活动。在这一模式下,乡村社会治理所确立的目标有时无法与治理需求及环境较好吻合,从而出现与社会发展进程及方向不协调等问题。

基层党组织能力薄弱。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实施乡村治理的重要一环。如今一些农村地区党员队伍青黄不接、人才流失严重,尤其缺乏年轻有为、愿意做群众工作的人。每到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在选人用人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是当前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乡村社会治理绝非简单地进行一般性事务处理,在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内涵逐渐丰富,传统的治理理念也无法较好指导乡村社会治理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基层领头人在乡村社会治理上具备较强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

乡村治理方法较为单一。现在一些农村越来越空心化,家庭越来越空巢化,农民越来越老龄化,农村“三留守”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乡村治理的方法依然较为单一。乡村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导致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难以为继。村民的集体意识也存在淡化、弱化的情况,集体的归属感也不是很强。特别是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村民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能力较低,各类活动参与率低,造成治理难度加大。很多乡村地区在社会治理活动开展上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难以进行方法的创新。

部分地区群众乡村治理参与度低。一些乡村社会治理中人民群众的参与率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乡村社会治理的实现难度不断增加。在一些自然村与屯中,很多村民缺乏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生活的积极性,社会治理的责任往往由村民委员会内少数人承担。通过对实际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在乡村社会治理上的参与率不足会导致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的达成难度增加,在无法群策群力的情况下,乡村社会治理也无法与乡村发展实际、社会变迁和发展态势保持同步。乡村社会治理本身应当惠及全体乡村人口,但在人民群众缺乏参与积极性的情形下,其积极影响也无法充分显现。

乡村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乡村问题最主要的是人的问题和物的问题,这两方面都面临很多现实制约,导致治理难度加大。比如,村干部素質整体不高、能力不强,对很多事不敢管、管不了、管不好;农村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很多村子是房堵窗、户封门,村里见不到年轻人,乡村人才更是缺乏;农村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各地新农村建设很漂亮,而乡风文明、民俗文化传承、社会管理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新旧矛盾问题交织,乡村债务问题、环境治理问题、依赖思想问题、脱贫攻坚中的攀比等问题依旧存在。

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社会变迁给乡村治理环境带来了深远影响,也对乡村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乡村社会治理不单单是进行某些事务和矛盾的解决,其实际上也是对乡村内的人进行的一种治理。很多人对于既定社会治理的看法与认知都发生了改变,这实际上为新时期进行乡村社会治理的调整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明确乡村社会治理基本目标。新时期,乡村社会治理更好进行需要确立基本的治理目标,并在科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乡村社会治理实践。乡村地区的社会治理目标应当由一元向多元进行转变,而不能单纯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本目标。为了提升乡村地区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乡镇政府在进行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确立时需要具有更多的维度,除了将一般性经济发展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目标外,也要确立脱贫工作开展、乡镇教育普及等社会治理工作的目标,扩充乡村社会治理活动的内容,使其能够在既定目标体系导引下更好进行。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更要加深对社会治理环境变化的感知,并根据社会变迁状况积极进行社会治理创新尝试,从人才、制度等各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好支部的标准在哪里?在群众的口碑里、发展的成效里、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要提升一个党支部带领群众促进发展的能力和思想觉悟,关键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需要认真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进党员思想教育的常态化。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应当适度降低对特定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借助信息化软件进行高效率与高精准度的管理。农村乡镇地区可以以自然村、屯为单位建立社会治理微信群,村民委员会可以在微信群上进行各种信息的发布,广大村民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对乡村治理活动的开展进行参与和监督。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村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破解农村人才瓶颈。要在制度规章、政策保障、基础建设、舆论引导上多管齐下,营造农村大有可为、有为有位、建功立业的舆论氛围,加之以政策的强力引导、保障措施的倾力支持、基层建设的迅速跟上,人才就愿意流向基层、扎根农村、繁荣农村、发展农村。同时,通过“村支两委+乡贤会”的形式,吸引外出人才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中来,通过他们的出谋划策、进言献智、投资兴业、对外推介等形式,破解乡村治理中人财物紧缺的问题,切实将“浓浓的乡愁”转变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注重乡村社会治理的全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是一种需要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农民最懂得乡村哪些方面是需要完善、发展的地方,因此是改善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主体性因素。要畅通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反映诉求的渠道,使村务治理充分吸取民意、集中民智,充分体现村民在村务治理过程中的“存在感”。通过这样的“存在感”,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村务决策、支持村域公共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乡村地区在治理转变上的内部环境不尽相同。乡村地区社会治理在社会变迁进程中的转变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注重结合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本文资料源于人民论坛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