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波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文教学空间、语文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重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从而对现代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 重构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039
我们大多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中心,一篇篇课文为依托,因为进度、因为考试,一篇一篇地教,将“语文”模式化、碎片化、浅显化地灌输给学生。这里就不得不对语文教学重新思考,就会提到语文教学的重构问题。
一、语文教学的空间重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从一篇课文、一节课中得到提升的,语文的核心素养必定来源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只有让学生从课本的置锥之地拓展到语文的无限空间,才能将语文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一)利用德育活动,生成语文资源
通常在学校里,德育处和教研室是两条并不相交的线段,长期以来,学校总是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德育做德育的事,教研做教研的事。实际上,德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若能将其与语文素养相融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之功效。
高大上的德育口号,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就内化成为了学生可看、可想、可触摸的精神食粮,语文素养与品德教育就这样润物无声地融为了一体。这就是教育专家们提出的“知识放养”吧,将学生从固定的课堂“圈养”中解放出来,通过实践活动获取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德育活动为语文教学的“放养”拓展了一片新天地,利用德育活动生成的语文资源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宏大主题的距离,也使得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二)挖掘地域文化,外延语文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一所学校,一本教材便是语文,怎样才能寻找到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就需要教师打破语文学习在时空界限,将目光从书本的方寸之地拓宽到身边在一切空间,增强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努力利用一切与语文有关的空间文化。我校充分利用尧王故里文化的地域特征,还充分利用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石将古诗词立牌于花池草坪操场,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古文化和古诗词,语文的学习从书本拓展到区域空间。
二、语文教材内容的重构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为不系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教学依据,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这是教材的确定性。但是教材的不确定性更决定了教师绝不能匍匐在教材面前,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具有整合教材的义务和责任。教材提供的是一个范本、一个思路和一种参考,或者说,因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材仅仅只是教学的一个起点和一个跳板。教什么,是由课程目标规定了的;但怎么教,却是无法限定的。现在大部分教师都停留在单篇课文的梳理和评点上,很少有具体的教案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和梳理。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有关教材整合的策略。
(一)以“对比”的策略进行主题整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如果按照教材上所安排的诗人所处年代的顺序教学,显然比较散乱。在对这五首词,以“愁”为主题进行对比整合教学,通过这样的对比整合,避免了教学的零敲碎打,反复应用对比,促成了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认识更为深刻。为了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把《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小说整合在一起讲,通过对比整合让学生认识到这两个人物形象既有其个性,又有其共性,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是全方位的。
(二)以“专题整合”的策略整合教材
面对语文教材,一线教师最难看见的是它的知识体系,教材不呈现,但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呈现,但如何呈现又是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业内认为比较高明的呈现手法就是“随文而教”,因为这种做法比较符合新课程理念。但我认为,学生搞不清语文的知识体系,跟我们没有清楚地呈现给他们知识体系是分不开的,所以,合理且清晰的知识呈现是必要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专题整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例如整合初二两个单元的说明文,精讲例文,构建学生在说明文认知,其他的篇目就是说明文练习交给学生分析处理。在对语文教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整合的着眼点要小。从一个话题、几篇课文、一种描写、多篇作文等具体而微的角度,对现有语文教材的结构、内容、知识点等进行补充、更新或重组,形成一个个既独立又有相互內在关联的专题,改变原有课程由篇篇课文单线行进式的单一顺序,对原有教材达到分解或强化的目的。采用整合的方式开发设计语文专题,是为了弥补从语文教材到语文教学间的不足,在诸多教材处理手法中,它的创新性和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语文教学方法的重构
随着教学空间、教材内容的重构,我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应该局限于三尺讲台上传统讲授课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视听课,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积极重构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方法。例如我校在上学年就利用图书馆规范语文阅读课,学生阅读课全部进入图书馆博览群书之时学习借阅书籍的技能;借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将语文教材每单元后活动建议通过学生策划、组织、展示,充分达到学生活动在目的;巧用主题讲座组织学生学习演讲、朗诵、书写等语文学习技巧。
未来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需要整体优化的思路,把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材编制、课堂结构、教学手段等的变革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最优效应。
总而言之,在以人为本的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超前思考、合理运用语文教学空间、教材、方法的重构,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积极地不可言说的影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