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肇星 铁嘴钢牙的“小学生”

时间:2024-04-24

余玮

满面含笑、温和敦厚,俨然一位亲切和蔼的长者。这是笔者对李肇星的印象。

李肇星的记者会或新闻发布会,笔者见证过多次。2009年起,他连续4次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的发言人。每次在将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中,他洋洋洒洒,回答了国内外10多家媒体记者的提问。不少热点和敏感的问题,都被他一一化解。作为外交家,他对众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每次那些坐着的、站着的、半蹲的、干脆双膝跪在地上的记者们的眼神里,从一场场主题严肃的人代会新闻发布会上均能领略到他的睿智和风趣。有同行说:“李很有意思、很性情的。他的发布会,是少有的政治性严肃会议上,记者露出笑容较多、笑声较多的发布会。”

每次出席人代会新闻发布会,他都随身携带着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版诗集、写戏剧,一直以来,李肇星被认为是一个“笔头与口头”俱佳的人,在担任外长期间,国外媒体亲切地称呼李肇星为“诗人外交家”。而当他改行担任人代会发言人时,李肇星做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把《宪法》读了十几遍,对条文烂熟于心。外交家与发言人,在他身上成功对接,“铁嘴钢牙”的机敏睿智与风趣幽默的率真性情集于一身,融合为一种独特的风度与人格魅力。

人生履历上的新角色

2009年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已卸任外长一年有余的李肇星再次出现在镜头前。于是,他的人生履历又添新内容: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用他的话说,这是在当天上午10点50分刚由“主席团”决定的。

在他的首次人代会新闻发布会上,他自称“初来乍到”、“边干边学”的发言人用富有磁性的青岛口音回答说,“人的职务总是会有变化的,对我来说不变的是,我是祖国的儿子、人民的服务员、朋友的朋友、知识面前的小学生。”

从事外交工作时,李肇星常把联合国宪章带在身边。到全国人大外事委工作后,他无论走到哪里随身都带一本红色封皮的《宪法》。“我这里有好几种版本,背不过来,为了法律的准确,就得隨时看、随时记。”不少版本的《宪法》小册子,被他折上了页、划上了道道。

这次新闻发布会后,李肇星说:“为了准备这个发布会,我把《宪法》读了十几遍。一些特别重要的段落,估计记者们会比较关心的问题,看得更多一点。人大最重要的工作依据就是《宪法》。我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自己没想到的,那终究可以从《宪法》里得到完满的答案。结果真是这样。我想不到的,在《宪法》里都能找到,至少是原则的答案。”

在新闻发布会上,即使在回答“作为一个人大代表,你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时,他也搬出《宪法》来作答:“我现在特别关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因为刚刚从国外回来,发现这个问题是目前国外除了金融危机外,最关心的问题。有一些国家,要把气候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多地推给发展中国家。后来我一看,呵,《宪法》上有明确规定,第九条、二十六条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从自己国家角度出发,保护环境,我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在环境保护上有责任,但是是‘有区别的责任。环境保护是个历史的问题啊,英国人200多年前就开始用煤了,我们那时候还没有工业化啊,所以要把历史的账也算上。”他在发布会上三举宪法的举动,成为多家媒体的头条。

首次人代会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关于政府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的方案的审批程序问题。李肇星条分缕析地做出回答后,摘下自己的眼镜,身体前倾,目光直视,很是老道和自信,就像在往日的国际风云际会中,他用身体语言表达一种“迎上去”的愿望。

当一位地方媒体记者得到提问机会时,也许是这位记者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被这么快的点名,手忙脚乱连续“出状况”。李肇星忙体贴地安慰他“不要激动”。

有一次,英国记者问“国防预算”。在做了一番详尽的解释之后,李肇星笑着说,“我突然想起来一句希伯来的古代谚语,那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觉得我们应该让上帝多笑一笑了,我们要多思考思考,我正在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怎么好多西方记者年年就盯着中国的军费问题。”香港记者问“双非孕妇”。李肇星表示,内地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做好相关工作。随后,他又笑起来,“生小孩是好事、喜事,相信我们一定会通过沟通、合作,把好事办喜,把好事办好。”李肇星洒脱、自然的作答令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他攥拳、伸手、大笑,甚至喝水、摘眼镜都会吸引记者手中的镜头。在发言中,他还不忘给翻译“纠错”,引起现场一阵笑声。

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对圆明园兔首铜像在法国拍卖一事怎么看时,李肇星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把抢夺来的文物拿去拍卖,李肇星认为,这不能算“有道”。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谈及个别国家向台湾出口先进武器,李肇星说,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情同手足、血浓于水,正在进行友好交流,扩大和加强友好交往的时候,个别国家向台湾出口武器,就像弟兄两人在拥抱的时候,有人给其中一方递上一把匕首,用心何在?!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有美国记者质疑人大代表多是富翁,政府在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方面有无具体举措时,李肇星说,“我们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富人,但是富人必须依法致富。”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是李肇星最后一次以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身份露面。他照例准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不变的除了黑色西装,还有那本拿在手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回答香港媒体的问题时,他提到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提问机会有限,但几乎每个记者都想提问,当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时,“不甘心”的记者们蜂拥向前,以至会场的水杯都被碰倒。

虽然已经离开了外交岗位,但李肇星依旧习惯用国际视野思考国内问题。到人大外事委员会工作以来,他也多是和外交打交道。有工作人员上来请求拍照,李肇星会紧紧地抓住人家的肩膀,笑得满脸都是皱纹,然后开玩笑:“我也就这点贡献了。”每次照相前,李肇星总会下意识地整理一下着装,然后笑容灿烂地站在镜头前。有一次,照完相,他很内行地打趣对方:“一看就不专业,专业摄影师从来不喊‘一、二、三。”有合影者向他索要名片,他摸索一下西服口袋,露出遗憾的表情:“我是‘三无人员,没有名片,没有手机,没有网页。”所到之处,总能带来一阵轻松的笑声。

“外交老兵”代言人大

李肇星可以说是中国外交新闻发言战线的“老兵”,在外交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李肇星以翻译身份正式亮相。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长篇讲话,虽然仍然充满对中国的攻击,但其中也传达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的信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马上捕捉到了这条信息,在他的指示下,外交部立即决定由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主持,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以回应勃列日涅夫的讲话。那是外交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也是外交部历史上最不正规的一次新闻发布会——由于当时外交部大楼没有专门进行新闻发布的场地,几十位记者就围着发言人钱其琛和翻译李肇星在外交部主楼门厅处站着听完新闻发布。

2007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的任免案。“美国通”杨洁篪接替已经超期工作近两年的李肇星出任外交部部长。

李肇星离任外交部部长后,全国人代会发言人曾是他的新身份。在李肇星的外交生涯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从1985年开始到1990年整整6年间,他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频频出现在中外媒体当中。李肇星也是改革开放后外交部任职时间最长的新闻发言人,他曾多次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西方记者提出的一些尖刻的问题,他的表现机智、巧妙、坚定不移,赢得了国内外外交专家与新闻媒体的钦佩和尊重。

在全国两会会场内外,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省部级”人大代表成了媒体追堵的对象,应接不暇。面对一些尖锐问题,有的官员代表避而不谈。如何看待“官员人大代表”?他们与其他代表有什么区别?对此,时任人代会发言人李肇星坦言:人代会上这里没有省长、副省长,只有代表。“所有人大代表的权力是一样的、平等的。不能说你是省长,就有特殊权力。我们要知道,人大代表的权力是集体行使的,一人一票制,你不能因为是省部级干部就拥有一票半,或者两票的权力吧?人大代表千万不要忘了,你不是官,你在代表位置上,要依法服务人民。”那么,当人大代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有坚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有执政为民的决心。”李肇星回答说。

李肇星曾对记者真诚地说:“发言人虽然上电视,但不是即兴表演、追求自我表现的演员。发言人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不会可以‘蒙。‘蒙对了,白捞两分;‘蒙错了,最多扣几分。发言人代表国家,应该字斟句酌,如履薄冰……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没有的架子的性情中人

作为外交官,李肇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与世界的种种风云变幻,并被媒体誉为“铁嘴钢牙”。同时,李肇星还是一位激扬、豪放、热情的诗人,由他作词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歌曲曾被众人所传唱。在众多的中国官员中,李肇星算得上是一位“明星”,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李肇星一出现,就会成为记者追访的目标。因为他讲的话既幽默又犀利,总能成为新闻“卖点”。

李肇星爱笑,一开口乐,他的眉间都抖动着笑意。2007年,他到某网站做客时,一位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李肇星幽默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看似调侃的回答,其实母亲的慈爱、儿子的骄傲像琴弦一样在那一刻拨动情感,引发共鸣。

2006年3月初春,李肇星的秘书突然打来电话给笔者的朋友、新华社摄影部高级记者刘卫兵,请他给外长拍摄证件上用的标准照。“为什么不去照相馆?”刘卫兵感到疑惑。秘书解释。“实在没空!他也怕麻烦别人。”

过了两天,刘卫兵按照约定时间赶到外交部部外长秘书办公室,这便是安排的摄影地点。刘卫兵环视了秘书的房间,心里凉了半截。房间也就十来平米,各种材料杂志书籍堆得满满的,连一块稍大些的白墙都不好找。他心里正嘀咕着,旁边的门一开,李肇星满面春风地走出来,拉着刘卫兵的手说:“老朋友,谢谢!”说着一屁股坐在一把椅子上。

日后,刘卫兵讲:“说心里话,自己想给外长拍得年轻些,可怎么也拍不成。镜头里的他,脸上爬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眼里有些发红显得疲惫,头发花白而稀疏。望着年近七旬的李外长,心里感觉不是滋味。一个堂堂的大国外长竟然忙得没时间出去拍张标准照?人们不知道他有多累多难。在许多重大外交场合,人们觉得李肇星是个严肃的人,重大问题讲原则不让步。可在下面,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随和。平日采访中,他与时常主动过来和年轻人聊天,谈到兴奋处,他乐得前仰后合。”“性情中人,没有外长的架子”许多记者这样说。外界评价他是“有水平的平民外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