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毛莹莹
【摘 要】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班级工作的管理者、领导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观点态度、思想观念决定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风尚,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和谐课堂 以人为本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91
所谓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形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成长、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成果是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框架所支配,填充进教师以优美易懂的语言、细致耐心的讲解、巧妙深入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学习行为为灵魂的有机生命。
要使这个神奇的生命更具活力、朝气蓬勃,需要营造和谐完美的课堂氛围,具体应具备以下要素: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班级工作的管理者、领导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观点态度、思想观念决定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风尚,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教師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交往中积累起来的关心与爱护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在行动上主动的加深与学生的交往,教师应该投入全部的情感,用自己的真诚影响学生。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保持平等、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应遵循一定的生活、道德准则及法律规范,与学生保持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
(三)走近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人与人之间关心、帮助是人类社会的美德。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这一神圣的职业,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走近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望。
二、有效的课堂交流
课堂言语交流中,教学信息的发送与接收主要通过言语,声音、身体或情境等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有效的言语交流能促进完美师生关系的形成,能有力的推进课堂的教学进程,对强化学生的阅读和协作技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遵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即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影响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甚至会导致全班纪律恶化,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消除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需要从了解学生心理出发,因材施教,使有问题行为的学生逐渐走出心理误区。
有的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产生畏惧怕错的心理,又不能得到教师及家长及时的理解及正确引导帮助,丧失勇气和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逃避和畏惧心理。
此时,要运用成功机制帮助学生战胜恐惧心理,疏导逆反心理。
教师应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并能正确面对失败,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另外,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
总之,构建和谐课堂,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用爱去关怀学生,与学生教朋友,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对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要了解学情,学生怎么学,我们怎么教,达到课堂的和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快乐成长。相信,这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