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牵着孩子去散步

时间:2024-05-07

王飞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趣味性和技能性的结合一直是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难题。技术与兴趣应当如何选择,两者又当如何结合在一起呢?故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小班幼儿的魅力是无穷的,故事有很多,喜欢听故事几乎是从幼儿园小朋友到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

【关键词】故事 美术教学 小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97

一、问题的提出

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深感小班的绘画教学难,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多数教师为了追求幼儿的自主性,放弃了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有的教师则只重视像与不像而忽视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那么,我们首先具体分析一下目前在小班绘画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绘画内容过多过难。由于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往往选择过多过难的内容。而幼儿手的小肌肉发展不完善,不能较好地控制手的运笔动作,致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令人失望。

2.绘画形式单一乏味。由于教师生怕幼儿在绘画中乱涂乱画或者弄脏了衣服,通常不敢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比如颜料和画笔,往往采用水彩笔、油画棒。时间长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就会减弱。

3.绘画过程缺乏关注。由于教师常常忽略幼儿的绘画过程,往往因为看不懂幼儿的绘画作品而指责幼儿。如果经常受到教师这样的指责或批评,同样会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

4.绘画技能要求过高。由于小班幼儿缺乏对事物的感知和观察,所以幼儿的作品在形状、颜色上与事物的真实面目并不完全相符,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幼儿作品与实物的相像度。

二、实施策略

(一)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内容

小班幼儿多用圆或者线条来表示一些物体的特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圆形的物体给幼儿观察和绘画,如画吹泡泡、吃饼干等,然后过渡到在圆的基础上添加简单的线条,组合成其它的物体。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常规的作画方法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小班幼儿需要一些新颖的作画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多种玩色游戏、色块拼图、色彩填色、讲故事、猜谜语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比如小班美术活动《一串红》,并不是枯燥地让幼儿用画笔画花,而是准备水粉颜料,请幼儿用手指蘸颜料进行点画,并辅以简单儿歌:伸出手指头,里面蘸一蘸、旁边舔一舔,小手指印一印,花儿红遍满山坡!因为他们对于这种新颖的作画方式很感兴趣,也在简单的儿歌中学会了新的作画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作画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教学,实现目标

情境对孩子来说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除了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主要的是它改变了教师单一示范的枯燥,变抽象为具体,将一些空洞的美术技能转化为生动、逼真、又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境语言,使孩子的表现变得“摸得着”。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我们应该注意将一些美术技能目标巧妙地通过情境来化解,把幼儿带进富有韵味和激情的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诱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使其表现更生动。

小班美术活动《小绵羊》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螺旋线的画法。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要求幼儿画螺旋线,“我不会画”的声音可能此起彼伏。但如果我们运用好情境,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为了能让孩子更好把螺旋线与蜗牛形象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学习画螺旋线这一技能,活动可以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小蚂蚁,找朋友,爬呀爬,爬了一圈又一圈,找到好朋友,谁呀?”——“小绵羊!”教师指导幼儿将“小蚂蚁”从一点一圈一圈地向外爬,最后找到小蜗牛。告诉幼儿这样的线叫螺旋线。孩子被故事情境吸引,会把自己变为找朋友的小蚂蚁,用画笔为小蚂蚁找朋友(画螺旋线)。他们被贴近自己生活经验的语言情境所感染,根本不会感觉到自己在学习、在绘画、在创作,浑然自己就是一只找朋友的小蚂蚁,而画螺旋线的目标也在小蚂蚁找朋友中巧妙化解。

(四)采用故事形式,展现构图

美术活动时,往往有些孩子不会画大。如果我们直接要求孩子:“我画多大,你们就画多大。”这样孩子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会采用这样的方法。如我们要画一只大狮子,我会用大狮子的声音对孩子说:“我是一只大狮子,我很大很大,有多大呢?这张纸只能装下我的头。”这样一来,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想看看自己能不能画出一只这样大的狮子。这样的故事教学不但对于构图的大小有帮助,还有助于构图位置的确定。

(五)选用故事情景,丰富画面

刚开始,我教孩子添画背景时会说:“请你们把画面添上背景,比如蓝天白云,草地,蝴蝶小鸟等。”这样一来,孩子们添画的东西都总是差不多的,缺少创造性。现在在美术教学中,我会这样教孩子们添画背景:“好了,现在小娃娃已经来了,你想带他去哪儿玩呢?小娃娃还想找个好朋友和他一起玩,你会找谁来陪他玩呢?”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孩子们的画面充满了新奇的变化。

五、实践效果

在运用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幼儿在绘画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一)幼儿乐于倾听,勇于表现

倾听是人际沟通中最赋予挑战性的技巧,也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而在故事教学中,教师的讲述往往让幼儿学乐于倾听。因为教师将一个个技能目标巧妙地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吸引着幼儿,带领着幼儿进入情境,幼儿的身份自然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在仔细倾听之后,幼儿对于绘画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带着有趣的故事进入创作表现阶段,自然游刃有余。

(二)幼儿善于思考,乐于构图

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通过教师创编故事,将教学目标变为幼儿喜爱的情境故事,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幼儿的思维自然也被激活,幼儿的构图技巧也无形地提升了。

在故事教学的小班美术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创编能吸引幼儿的语言,由此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绘画情境。以上几点是我从教小班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但我对于小班美术故事教学形式的探索还一定还会继续。

参考文献

《小班绘画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茂名晚报》 2008年6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