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岳云红
“点”是详写,“面”是概括
“我自信,我快乐,我耕耘,我收获。”在同学们响亮的口号声中,新一节语文课拉开序幕。
岳老师:看着大家自信满满的表情,一定是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谈谈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乐乐:老师,我查阅资料后知道,所谓“点”,指的是最能展示人、事、景物的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岳老师:这里所说的“点”就是对一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面”就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性描写。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点”突出了重点,体现了深度;而“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文文:老師,我认为“点面描写”和我们学习过的详略描写相似。“点”就相当于文章中的详写,“面”就相当于略写。“点面”结合,才能把场面说清楚,讲明白。
岳老师:它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详略描写可以用来写花草树木、人与事等,而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作者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
常飞:课文《开国大典》的6~7自然段就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点”的描写,聚焦毛主席的语言,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面”的描写,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毛主席的宣告让全场和全中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
岳老师:这篇课文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因此描写时必须理清头绪,有主次、有详略、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
条清理晰,
内容杂而不乱
徐瑞:课文《开国大典》按照出场顺序,依次描写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等各个方队,这是“点”的描写;然后总写群众欢呼的场面,这是“面”的描写。
小韩:整个阅兵过程,既有对受阅部队的正面描写,也有群众反响的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展现出当时热烈的场面。
君君:文章2~4自然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前的盛况,其中第2~3自然段是“点”的描写,突出了大典的庄严。第4自然段是“面”的描写,再现参加典礼人们的喜悦、兴奋心情和广场上的热烈气氛。
媛媛:作者条清理晰地把开国大典激动人心的时刻通过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有如见其宏大气势,如闻其潮水般欢呼声的喜悦。
岳老师:场面描写除了要做到条清理晰,还要再现现场的气氛,也就是要写出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和感情。任何场面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展开的。那么,在特定环境中如何写好特定人物呢?
特定环境,
彰显特定人物
明宇:(用标注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毛主席按动电钮的动作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动作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的反响就是这个场面的“面”,既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点”的描写,凸显庄严时刻到来。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面”的描写,再加两个“一齐”,让我们仿佛看到人们激动和自豪的心情。
同学们热烈地交流着。岳老师为同学们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并适时引导着交流的节奏。
岳老师:同学们,大家不但能体会文章写作手法的特点,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很不简单。还有一种跳跃式的场面呈现,也就是一个场面中“点和面”交替出现,谁能举例说说呢?
点面结合,跳跃呈现
陈超:《开国大典》的6~8自然段就运用“点——面——点——面”跳跃式的描写,把开国大典最神圣最庄严的时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金铭:(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所得,并解释)《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采用“面——点——面”的描写方法,把五壮士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杨洋也急切地展示了他读《灯光》后的所得。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面”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点”
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面”
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点”
“面”的描写,突出战斗的激烈;“点”的描写,突出郝副营长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岳老师:现在,同学们对“点面结合写场面”有了更深的认识。点为睛,面烘托,只有点面结合,文章才能更鲜活,更有感染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