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汪海燕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中秋佳节,我们期待,因为合家团圆;我们惆怅,因为久别故乡;我们欢欣,因为可以赏月。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中秋浮想联翩,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让我们走进几位近代名家,细细品味他们笔下的中秋是什么样的。
※中秋佳节话月亮
【名篇引路】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
……
等到月亮渐渐地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
(节选自周作人《中秋的月亮》)
名师解读
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赏月。皎洁的月亮自然逃脱不了喜爱它的文人的妙笔之歌。一般文人笔下的月亮多是清幽皎洁,大如玉盘。而该选段作者不是单纯地描写月亮的样子,而是从乡间一般对月亮的意见写起,由此引申出月亮的名称曰“月亮婆婆”,接着写中秋节乡间会如何拜月——“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特别是月华的传说,为文章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描写月亮的样子,作者的看法也与常人不同,把月亮比作富翁的脸,很传神;而东坡诗词的引用,可见作者望月的时候也没有停止思考。借景抒怀,夹叙夹议莫过于此吧!
※中秋佳节话美景
【名篇引路】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侧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名师解读
在老舍先生眼中,“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美在天气。都说秋高气爽,中秋时的天气自然是最宜人的,那我们写中秋节的文章时,别忘了可以像老舍先生那样做一下“天气”的文章。老舍先生写天气有对比,从“没有……也没有……”“那么……那么……”突出了北平中秋前后的天气确是好天气。二、美在北平人为过中秋所做的准备——“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卖礼品的铺子和不卖礼品的铺子的光景都有浓浓的中秋味,难怪老舍先生说“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中秋佳节话情思
【名篇引路】
一年中秋,一位叔叔从合肥坐火车来北京,“哐当哐当”,抱着好多东西来我们家,说都是爸爸送给我们过节的。叔叔一走,娘儿俩就开始一样一样地拆包裹:烧鸡,点心,还有不同口味的月饼……最后,拿出一个高高的,装洋酒的那种纸盒子。
我说:“爸爸给咱俩带酒啊?”伸手一抱,又特别轻。“要不,咱俩猜猜,盒子里装的啥?”娘儿俩就开始摇,只听见里面哗啦哗啦、细细碎碎的声音,像是存着一把沙。猜不着,打开吧。一看,哇,满满的是一枝桂花!
原来爸爸爬到省委大院的桂树上,给妈妈砍了一枝桂花。我现在还能记得那枝桂花的样子——没有花泥,爸爸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包脱脂棉,饱饱地蘸了水,一层一层裹住,再用保鲜膜缠上,最后用一个大塑料袋包好,稳稳地立在盒子里。
在那个花枝中间,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是我熟悉的蝇头小楷: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正是杜甫的《月夜》。那天,妈妈捧着卡片,什么话都没有说,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梢有一颗泪珠,忽闪忽闪,很久,“吧嗒”一下掉在卡片上。
(节选自于丹《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名师解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借词抒发对四年没见的弟弟苏辙的牵挂和思念之情。北师大著名女学者于丹,则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向读者表达了中秋节浪漫的情思。这事例便是中秋节爸爸托人寄回一枝桂花和一张小卡片,表达了对母女的思念之情。杜甫《月夜》的引用恰到好处,在文中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很容易让读者穿越时空,仿佛看见杜甫望月怀妻的样子,而这不也正是于丹父亲的真实写照么?难怪于丹妈妈捧着卡片,“什么话都没有说,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梢有一颗泪珠,忽闪忽闪,很久,‘吧嗒一下掉在卡片上”。
※中秋佳节话往事
作文题目
我们刚刚欣赏了几位名家话中秋的情景,是否唤起了你关于中秋节的独特记忆呢?过去的中秋节,你都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特别难忘的事情值得记录?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你又打算怎么过呢?快快拿起笔来,把你对中秋节的回忆或准备怎样过中秋节的想法诉诸笔端吧!你可以望月遥想当年趣事一箩筐;也可以借景抒情,向亲人表达思念之情;还可以记事抒情,诉说特别的爱……等着你的精彩分享哦!
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扰。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悅,默祷着月儿快些开花,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亲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华只是我脑筋里一个不曾实现的想象,直到如今。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节选自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
名师解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秋之夜,花好月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留下许多美好记忆。徐志摩先生也不例外。他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小时候过中秋时的情景:楼外等待看“月华”——为亮晶晶的月亮担心——欣然默祷——母亲逼着上床。在作者非常有条理的叙述中,读者看明白了:月华在作者的脑筋里是“一个不曾实现的想象”。如今,触景生情,不禁感叹纯洁的童心不见了。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