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喻建十:回首望南山 气势两相高

时间:2024-04-24

王照润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刚健含婀娜——王颂余早期山水画作品展》的展览在经过一个月的延长期之后于近日刚刚结束,该展览是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展出期间引起美术界业内人士及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称赞。

王颂余(1910-2005)是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书法家,曾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早年曾拜溥心畬、刘子久门下学习绘画,他以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对笔墨技法的深刻理解,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这次展出的多数作品为王颂余生前嘱后人捐赠给天津美术学院的遗作。

王颂余先生在绘画和书法方面对中国美术史做出的成就有目共睹。而其后半生从事教学,桃李满天,也是众所周知。这里想要提及的是其为中国美术界培养出的另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喻建十。

在《刚健含婀娜——王颂余早期山水画作品展》展览期间,记者特别专访了喻建十先生,意在探究其自幼如何跟从王颂余先生读书学艺,乃至今日达成的艺品高华、清晖雅韵的艺术境际。

喻建十,为王颂余先生的嫡外孙,亦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他自小在外祖父身边学习书画,逐渐由得窥外祖父学养及艺术堂奥到登堂入室,并随着岁月流转精进不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虽然其举手投足间,画作书迹里初观颇有外祖父遗韵,然再仔细端详却又是别有洞天,已成鲜明个人风貌。

丹青难弃辗转间

如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群一样,其名字的缘起常常被罩上浓郁的时代特色,喻建十生于新中国建立的第十个年头,因此取名“建十”。他上小学时,正逢中国十年动乱。“我当时正是十来岁的毛小子,外公怕我出去惹祸,就让我在家练习写毛笔字和学画画。没想到我拿起毛笔练起来后就有了兴趣,那时候家里没有电扇更莫说空调,夏天脖子上围着湿毛巾坚持练习,浑身都长满了痱子,依然临习不辍,热情很高。”喻先生这样介绍说。可以看出喻建十的艺术之根在少年时候深深扎下,时至今日,只不过是让这个根开花结果罢了。

1975年,喻建十在初中毕业时考取了天津工艺美术学校。然而他举棋未定,纠结于是去学习美术还是按照外公的心愿继续学习文化课,继续读高中,以备即将恢复的高考,将来考入文史类大学,因为喜欢画画的他文化课同样非常优秀。恰好此时中学的老师找到他,说希望他把名额让出来,因为有一个同学非常喜欢画画,但是没有考上美校。此事若换作其他家庭碍于老师的面子,同时又具备考文史类大学的实力或许就会改弦易辙。然而,一生刚直不阿,最反对弄虚作假的外公王颂余岂肯眼睁睁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断喝一个“否”字,终结了关于这件事的所有想象。喻建十进入了美校学习绘画。

今天看来这一个“否”字,文坛是否少了一个“真学者”已未可知,但画坛多了一个“臻画者”却已见到。

经历了这次考学波折之后,喻建十的绘画之路并非从此“天堑变通途”。他在美校毕业之后分配到博物馆工作,由于文史基础出色写的论文获奖,单位准备派他出国,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绝对是一个“殊荣”。然而喻建十放弃了这个机会,决定考美院继续学习绘画,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出了国,也许再也不能画画了”。

后来美院毕业留校任教师不久,喻建十即被文化部艺术研究院朗绍君先生选中做助手协助他一起编纂《中国美术史》中的近代分卷。郎绍君先生作为当今近代美术评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家,能在先生身边学习工作实乃学业进步的捷径。喻建十又一次面临选择,再三斟酌,他再一次选择了放弃。他说“如果去了北京,我可能就要从事美术理论的研究而非美术实践了,我只能把画画当作业余工作了”。

如果说当初选择美术学校是外公的决断,那么喻建十后面的选择不得不说就是因为热爱,因为热爱而不舍,因为热爱而坚持。纵观艺术长河,绩逾古今者无一不是对己业深爱痴迷终有成就。艺术如此,但问世间哪业不是鲜见轻松成就者呢?

游艺十年别扶桑

1993年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前沿时期,“下海”、“经商”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和跃跃欲试的生活新动向。中国进入了全民皆商的时代,向身边的亲戚朋友推销、兜售听人介绍、自己并未见过的东西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情。

喻建十在这样沸腾的国内氛围中,抽身出来,飞到了一衣带水的日本国继续他的艺术深造之路。安顿之后发现这里和国内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这里见不到邻里之间互相交流生意信息时脸上兴奋的红晕;这里见不到拿着传呼机到处寻找公用电话的焦急眼神;这里更见不到赚了钱的暴发户拿着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在公众场所旁若无人的高谈阔论。这里有的是平淡生活的循规蹈矩,这里有的是目光相对的恬淡笑容,这里有的是随顺生活境遇的从容安逸。邻邦人在安宁和静寂中写着自己的故事,这与喻建十隐于内心多年不愠不火不急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其实是不谋而合的。

伴随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喻建十,有着对新中国无限的深情和热爱。他内心深处,中国古老文化的涓涓细流始终流淌着,从未停息。

已过而立之年的喻建十,在扶桑岛国,倾听着来自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发展道路。20多年以后,他在一本画集自序中这样写道:“正是这种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启动了我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基质,所以很快就获得了思想上的认同。由此,我的艺术观和审美观也就随之产生变化。平静祥和恬淡幽玄的境界追求,也就成为我那个时期的探索方向。”古人说“关门即深山”,谦谦君子喻建十在而立之年已经深喑此语深意,画家唯以手中画笔传递山边讯息,回看深山,那边已是山花烂漫轻云舒卷更有松声泉韵月白风清。

除却浮云麝自香

十年弹指间,终有学成日。归国之后的喻建十,回到了他的母校天津美术学院继续任教。已逾不惑的喻建十需要重新融入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不得不说是一个听起来似乎夸张的意料之外。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喻建十需要和已然发生显变的故乡风土人情相融合,更需要将自己在东瀛确立的艺术创作道路筑基于水墨画的故乡,并使之延伸远方。所有这些传递的就是一个信息——“我回来了”。

对于回归最初的日子,喻建十所谈并不很多,他笑着说:“大家说我是江湖指数最低的画家”,虽说笑谈,笔者依然是可以感受到他对现实的某些不适应,同时也透露出他那不向世俗屈从的骨鲠之气。

画家的思想变化,从他的泼墨漓毫,起伏用笔之间洞察无余。我们欣喜地看到画家的创作有了更多的随心所欲,有了更多的勃勃生机。他笔下的春山如罗衣起舞,环配摇风。夏山如水泛垂杨,露团荷盖。秋山如峨眉画黛,婵鬓簪花。冬山如荒漠惊沙,层冰积玉。“诗法不相妨”,画面配以画家书写的古人诗词,书法运笔圆方静动,中规中矩。圆如引规,方如陈矩。静如峰峙,动若云行。喻建十书画一体的笔力精神,见诸毫端。开卷赏析,其间的趣味奥妙足可令人品味再三。

建十先生之为人处事,依稀又见其外公颂余老先生的风范,谨言自律,刻苦不辍,由内向外溢发着中国传统文人风骨与气格。这次欣逢王颂余作品展之际,能与建十先生一起回望南山,回顾他从艺道路,实属幸事。即近而耳顺的喻建十,笔下少了“忧愁不平气”,多了“一寓笔所骋”。我们有理由相信喻建十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愿建十先生,带来更多画作,更多惊喜,让知音者们循着踪迹,闻到书卷之外的幽兰馨香。在忆念颂余老先生,通过感受来自他后人的未泯风徽,感受王老先生的人格和艺术魅力,了却无尽思念,已是足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